首頁>經濟>資訊
推動企業將“改革紅利”納入發展坐標
6月2日,在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電視電話會議中,李克強總理指出,“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生存發展的土壤。要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在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會副主委、北京希肯國際文化藝術(集團)公司董事長安庭看來,這個指示精神是我國營商環境不斷追求卓越的具體表達,不僅能夠進一步提振企業的發展信心與信念,也能進一步激活中國經濟發展活力。
落實到安庭所處的行業,他的感受更深。
安庭長期從事文化產業,從他對文化產業及其上下鏈條相關企業情況了解來看,得益于國家持續對營商環境的改善,整個文化行業也都深受其惠。“一是經濟成本不斷下降,二是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兩者疊加,文化產業的市場主體得到了培育和激發,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在產業體系中得到了深入體現。”
而從企業層面來看,根據統計,從實施“放管服”以來,企業減負達到了萬億元級的量級。在安庭看來,這些減下來的錢對于企業來說,可以說節省的不僅僅是“雞蛋”,而往往是“下蛋的母雞”。因為從實際情況來看,對于減下來的錢,多數企業往往會用來再投資、再興業,甚至是再創新、再創業。即使通過“放管服”減負下來的“真金白銀”,在每家企業中所占的比例不同,但無一例外也都會影響其市場預期與信心指數。當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預期與信心傳導到國內外市場上的時候,帶來的一定是對經濟的提振并良性循環。
“我相信,‘放管服’在點中我國經濟‘發展之穴’的同時,也一定會為世界經濟的進一步復蘇帶來更廣泛的影響力。”安庭充滿期待地說。
而為了繼續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安庭也提出了建議:
首先,對于“放管服”所涉及的重點領域,目前仍沒有立法的,應當盡快啟動相關的立法程序,至少是啟動先期調研。在他看來,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只有法制化的保障,才能夠確保“放管服”成效的長期性與可持續。換句話說,“放管服”的成效需要法治化,才能真正成就我們經濟發展中的錨定價值。
其次,針對“放管服”的成效,可以推動面向不同產業定期發布權威的官方數據,數據包括已執行的標準、已減負的額度、未來預期的政策與額度等,可根據不同產業,分門別類理整后定期發布。根據這些數據,企業將進一步了解所在行業正在或將要享受的“改革紅利”,讓企業一目了然、有目共睹,讓企業在采購、定價、營銷、服務等諸多環節,找到新的決策依據,讓“放管服”的具體成效量化,服務于企業發展的坐標體系。
最后,結合自己身處的文化產業,安庭提出,建議進一步深化“放管服”可更多重視文化產業所發揮的“軟實力”的作用。
安庭分析說,根據“十四五”規劃的相關精神,文化產業對提高“軟實力”,增強營商環境競爭力,具有戰略性的特點。在這個大背景下,文化產業對于營商環境的提升空間,就不能單單從產業的單純性產出這一個方面出發,理應站到一個更大的格局和戰略來為文化產業搭臺。這就需要從戰略層面審視,站在“營商環境+軟實力”的高度來看待文化產業。
安庭舉例說,如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稅務、財政等財稅部門,如果能夠站在更高層面的視角來審視,給予文化產業更高的扶持力度,所促進的不單單是文化企業本身的發展與壯大,更將為文化產業輻射全產業鏈條,起到“種子”的作用,讓我們能夠將產業內的“軟實力”實現進一步的培育與激發,進一步促進營商環境及其競爭力的不斷提升。
總之,安庭表示,無論是行業還是企業,我們都要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放管服”改革的培育激發作用,從行業自身尋求更大提升空間,企業則應將“改革紅利”納入發展坐標。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企業 產業 放管服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