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助推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合作高質量發展
——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原所長黃平
梔子花開的時節,港城寧波迎來了以“構建新格局,共享新機遇”為主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原所長黃平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以及一系列論壇是在世紀大疫情并未過去的情況下召開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已經快10年了,它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次區域全覆蓋的合作,是中國—歐洲合作的一個新區域、新亮點。盡管有各種新情況和新的不確定性,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一直在排除阻撓奮力前行,合作范圍越來越廣泛、深入,也越來越務實、見效,這不僅是中外合作的一個新平臺,更是一種新的合作機制。
黃平告訴記者,近年來,寧波一直在中國—中東歐合作中走在前面。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已經是第二次在寧波舉辦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都很重視,在疫情并未過去的條件下積極參與其中,相信這次博覽會將會進一步加深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的合作,特別是在中國與中東歐17國之間在經貿、投資、物流以及旅游、文化、教育、地方—地方合作等方面作出新的貢獻。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逆全球化,以及包括世紀疫情在內的各種新的不確定性條件下,堅持辦好中國-中東歐合作這樣的平臺和機制,加深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是抵御各種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最好方式。”黃平表示,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就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改革開放以來提倡互利合作共贏,再到今天在新時代主張并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是自己走出脫貧之路、發展之路的關鍵棋,也是在國際關系上走出和超越叢林法則、零和游戲的關鍵棋,也是破解一些國家試圖對我國搞所謂“脫鉤”“新冷戰”的關鍵棋。
談及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未來發展前景時,黃平表示,我們還應在原有基礎上加大對地方—地方合作的支持與鼓勵,并且,除了在經貿投資物流等方面之外,也包括在人文交流、民眾互信方面加大支持與鼓勵,例如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面,還有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這些都可以給中國的地方和中東歐國家帶來直接的收益,也有利于消除對中國的種種誤解,破解對中國的各類污蔑。“調研先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也是中國—中東歐合作中應該始終堅持的。例如,中國中東歐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過去已經起到了很好的研究與智力支持作用,今后還可以做出更多的具體研究和資料收集、數據分析、項目評估,以利于正在開展和將要開展的合作項目的實施與收效,使交流與合作更能取得多贏的結果。”黃平最后說。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中國 合作 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