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人才有價”再升級 濟南高新區打造人力資本產業生態圈
“人才有價”評估平臺將圍繞人力資本產業價值“形成—測評—兌付—提升—交易—創新”6個環節構建產業生態體系,不斷開拓與其相關的人才測評、人力資本大數據等十大業態,與企業、機構在業態細分領域合作,培育更多的高成長企業,實現為人才賦能、為產業賦能、為園區賦能。
◎本報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楚 玉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但人力資本服務如何發展,各地都在摸索。
在對濟南高新區人力資本產業進行深度調研之后,科技部原副部長吳忠澤在濟南高新區5月下旬舉行的2021中國(濟南)人力資本產業發展大會上說:“濟南作為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站在人力資本產業發展的最前沿,先行先試,為全國蹚出了路子,做出了樣板。”
與會專家們認為,以濟南高新區為策源地,濟南人力資本產業如今已進入“2.0時代”。作為“拓荒者”,濟南高新區以“知識產權可作價、成果轉化可估價、人才團隊有身價”為突破口,大膽闖,大膽試,探索出了一套發展人力資本產業的獨特模式。
“2.0時代”營造人力資本產業生態
人力資本理論已傳入我國多年,但從未有人嘗試將之產業化。而濟南高新區扮演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成為人力資本產業“濟南方案”的策源地。
位于濟南高新區的濟南人力資本產業園,被譽為世界上第一座“進門無價,出門有價”的大樓。進入大樓,只要你從身價測評儀前經過,便能在大廳屏幕上看到自己的身價。
一個小小的身價測評儀,背后是濟南高新區首創的全國人力資本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以下簡稱“人才有價”評估平臺)。該平臺依靠龐大的運算體系,囊括了400多項指標、3000多個要素,通過政務云數據端口、數據集的接入,海量數據通過數據采信和大數據算法,最終實現了給人才“明碼標價”。
將人的能力以資本形式予以體現,就是人才身價,即人力資本。為何要給人才“明碼標價”?最直接的好處是可以解決個人、企業融資問題。
企業要上市,人才要入股,沒錢買股權怎么辦?通過“人才有價”評估平臺,在濟南高新區打造的“銀行授信、保險擔保、政府補償、基金支持、配套參與”的多維金融創新協同機制下,上述問題迎刃而解。
在全國人力資本產業公共服務平臺CEO季笑南看來,上述場景只是人力資本產業“1.0時代”的敘事,濟南高新區正在下一盤更大的棋。
如果說“1.0時代”,濟南高新區解決了為人才“明碼標價”難題,那么進入“2.0時代”,他們將上述模式進一步延伸,打造生態,使之為人才、企業、產業服務,為政府招商引資提供支持。
“在濟南高新區,人力資本產業發展大會已經舉辦了三屆?!奔拘δ舷蛴浾弑硎?,第三屆大會的不同之處在于打造產業生態。在人力資本產業供給側和需求側,均有十幾家生態伙伴在大會現場簽約合作,涵蓋了銀行、保險、基金、政府、企業、平臺等。
產業生態,向來被認為是產業發展的高級階段。經濟學界普遍認為,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超級中心城市,之所以保持高增長,秘訣在于建立了完善的產業生態,促使新經濟增長點涌現,培育出新興產業,在行業內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高地。
打造平臺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
去年6月1日,李克強總理考察山東煙臺。在藍色智谷雙創空間,他表示,雙創企業、科技型小微企業普遍輕固定資產、重人力資本,要研究增加授信額度的辦法,解決全國這類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在金融機構眼里,一家科創企業到底是怎樣的,就像洗過澡后洗手間里的鏡子,被蒙上了厚厚的霧水,看不清楚。”
山東省人力資本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明星的這個比喻指出了矛盾所在——面對著嗷嗷待哺、求錢若渴的科創企業,金融機構卻因不了解、不熟悉,導致不敢貿然提供金融支持。
解決方案是什么?張明星認為需建立“鏡像反饋”??萍夹椭行∑髽I無房產無抵押,但擁有最核心資產——人才。由此,將人才“明碼標價”并推動人力資源變現的“人才有價”評估平臺便在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方面彰顯出巨大優勢。
深入分析,記者發現供給側、需求側、服務鏈三位一體的“人才有價”評估平臺,面向政府、企業、人才提供服務,科技與技術貫穿鏈條始終。
比如,在供給側,為人才“明碼標價”運用了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在需求側,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人才,為其需求“畫像”需要挖掘人力資本、政務等更多維的信息,需要借助技術等手段;到了“2.0時代”各生態伙伴的協作更離不開高科技手段的連接。
濟南高新區通過各種科技手段的集成實現了為人才“明碼標價”之后,引發了銀行界的關注和合作。季笑南給出一個數據:自去年至今,先后有18家銀行累計對“人才有價”評估平臺授信1800億元。
總之,在濟南高新區,經過“人人有價”的探索之后,人力資本新模式將為人才提供基金、政策等“能量包”支持,并使企業獲得資金,產業獲得動力,給濟南高新區裝上人才引擎。
“一云三端”服務體系為人才、產業賦能
“‘人才有價’評估平臺是一個全端口開放平臺。”濟南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維國表示,該平臺將圍繞人力資本產業價值“形成—測評—兌付—提升—交易—創新”6個環節構建產業生態體系,不斷開拓與其相關的人才測評、人力資本大數據、創新金融服務、教育培訓、健康促進、知識產權、創孵加速、雙招雙引、人才價值交易、理論創新等十大業態,與企業、機構在業態細分領域合作,培育更多的高成長企業,實現為人才賦能、為產業賦能、為園區賦能。
但如何為人才賦能,為產業賦能,為園區賦能?
“人才有價”評估平臺構建了“一云三端”全周期人才服務體系,試圖以“身價云”鏈接政府端、企業端和人才端。
比如“身價云”能為企業精準尋找人才,尋找資金;企業人才在獲得與身價相匹配薪酬的同時,可以獲得同樣的授信,并獲得兌付;能為園區雙招雙引提供精準的人才供給,提升效率……
記者了解到,“一云三端”服務體系目前合作共創的服務商近千家,截至目前,已累計為2.22萬名人才提供定價、用價、提價服務。
2018年以來,濟南高新區完成了人力資本領域“從0到1”的突破。去年,濟南高新區“人才賦能”制度系統性改革探索在近千個改革案例中脫穎而出,榮獲“中國改革年度十佳案例”。人力資本進步創新模式列入國家六部委金融應用試點,人力資本服務業產值更是突破了百億元。
季笑南說,三年磨一劍,如今濟南高新區人力資本賦能型生態初步形成。
中央點題,濟南高新區破題,用3年邁出了三大步。即使如此,濟南高新區還未完成人力資本產業的宏大雄心,“千億產業,遍地開花,實現人才發展,賦能百行萬業”才是他們的追求。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資本 人力 產業 濟南 高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