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攻堅書記”王俊紅:讓幸福感、獲得感體現到老百姓的笑臉上
新華社石家莊6月30日電題:“攻堅書記”王俊紅:讓幸福感、獲得感體現到老百姓的笑臉上
新華社記者范世輝、閆起磊
補上“短板”,力推傳統產業“破繭成蝶”;設“紅黑榜”,力爭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啃“硬骨頭”,力求不斷增進群眾獲得感……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委書記王俊紅帶頭實干,攻堅克難,推動“羊絨之都”成為高質量趕超發展的“先鋒隊”和“領頭羊”。2021年6月29日,王俊紅被授予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
力推“升級”:“看家”產業獲新生
羊絨產業是清河“看家吃飯”的主導產業,全縣從業人數超過10萬人,清河縣由此贏得“中國羊絨之都”美譽。然而,伴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清河羊絨產業附加值低、品牌不強的短板日益突出,甚至面臨逐步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2016年12月王俊紅來到清河任縣長,2018年12月接任縣委書記。到任后,他把推動羊絨產業提質升級作為重中之重。
“清河羊絨要想在業內獨領風騷,就必須走出在低層次徘徊的困局,讓時尚成為清河羊絨的新標簽。”王俊紅說。經過深入分析研判,縣里為羊絨產業量身定制了“質量、設計、品牌、市場、影響、文化”發展策略,大力推進轉型升級。
引入知名工業設計機構與羊絨企業合作,提升產品檔次——經過“設計賦能”,清河羊絨品牌服裝成功亮相國際時尚周。原來1000元一件的羊絨衫無人問津,現在經設計加工,4000元一件供不應求。
創新發展新業態,建成國內首家羊絨博物館,建設電商直播基地,拓展產品市場……2020年,清河縣電商銷售額突破百億元大關。
在王俊紅推動下,清河縣依托產業規模優勢,在全球市場發布“清河·中國羊絨指數”,大幅提升了市場話語權。2020年,清河9家羊絨企業躋身全國羊絨企業百強,4個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清河羊絨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如今,清河縣總投資近百億元“羊絨小鎮”聚集各類市場主體3000余家,年銷售額達60余億元,成為人們到清河必去的“打卡地”。
“暖”在清河: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不跑腿,不見面,不出企業門就能辦。”身在外地的河北瑞環密封件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焦洪憲,曾通過電話咨詢清河縣項目備案事宜,工作人員告知該事項全流程可在線辦理。焦洪憲按要求提交了資料,第二天就收到申報項目通過的短信。
“能網上辦的網上辦,不能網上辦的全程代辦,遇到難題縣領導干部包辦。”王俊紅說,“要通過自我革命打造最優營商環境,使清河成為親商、安商、富商的投資熱土。”
在王俊紅主持下,清河推出“招商新政60條”,提倡“媽媽式”服務理念,像親人一樣對待企業家,讓他們在清河招得來、留得住,給予他們暖心、舒心、放心。
王俊紅還推行設立項目建設“紅黑榜”,大力倡導“以實績論英雄”。“紅黑榜”在縣委、縣政府辦公大廳電子屏幕上公示,一目了然。全縣迅速形成爭先進位、比學趕超的發展氛圍。
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不斷轉變為競爭優勢。近年,清河不僅吸引了140余個大項目、好項目落地,還先后榮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優秀基地”“全國電子商務百佳縣”等發展“新名片”。
情系民生:以“拼”換來百姓笑臉
擔任縣委書記不久,王俊紅立下“軍令狀”,公開面向全縣干部群眾征集意見建議,密集走訪老干部、在外求學學生以及在外經商人員,征集了2000多人4000多條意見,從中選擇事關民生、群眾最關注的共性問題,重點突破。
清河縣老城區武松西街拓寬改造一事,動議了18年,始終沒有辦成。一位退休縣級干部得知王俊紅下決心要解決這個“老大難”時,善意提醒他不要捅“馬蜂窩”。
王俊紅沒有“知難而退”,選擇把項目指揮部設在武松西街口,一天一調度、每星期下工地,最終克服種種困難,把“堵心路”變成“連心路”。之后又一鼓作氣,把泰山北路、華山路等7條城區斷頭路相繼打通。
在清河,許多干部群眾提起縣委書記王俊紅,說得最多的一個字便是“拼”。
“越難越攻堅、越險越亮劍、越苦越奉獻、越強越爭先。”王俊紅說,“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大干實事、大抓落實,讓幸福感、獲得感體現到老百姓的笑臉上。”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王俊 清河 羊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