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2021中國綠色產業發展論壇”在寧夏召開
人民政協網北京7月29日電(記者 孫琳)7月29日,全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專門舉辦了“2021中國綠色產業發展論壇”,論壇在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中國企業管理科學基金會承辦,落基山研究所、海瀾智云科技有限公司、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以“雙碳目標驅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向企業界宣傳和傳遞黨中央、國務院對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部署,進一步落實好“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有關精神,將雙碳目標對綠色低碳發展的驅動作用和企業的主動作為結合起來,全力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
中國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石化集團原董事長、黨組書記傅成玉,中國企業聯合會黨委委員、常務副理事長史向輝,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監事長潘躍龍,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副主任張學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自學,中國船舶工業物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楊乾坤,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董事長李毛,西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水福,億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孫蔭環,三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張道才,北京江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全,海瀾智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國平,朗坤智慧寧夏公司總經理黃志新等知名企業家,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科,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落基山研究所董事陳濟等來自全國的企業、專家學者,以及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人民政協報、工人日報、經濟參考報、中國企業報、中國網、新浪網、鳳凰網、鳳凰衛視等有關媒體人員300余人出席了會議。
朱宏任在主旨講話中指出,當前我國產業結構整體偏重,高耗能產業所占比重過高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實現雙碳目標首當其沖就是要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企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加快產品結構和業務布局調整,優化供需關系;要加快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提升節能降碳能力;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強化數字化智能化應用;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碳排放管理能力。
周大地在演講中強調,能源低碳轉型是實現碳中和的核心內容,碳中和要向零碳能源供應系統過渡,電力系統需要超前實現零碳化。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科指出,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時代背景下,存在諸多誤區,需要認清技術的發展邏輯,找尋現實的發展路徑。諸如,要將過去“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轉變為“先處理、再利用”;要將現代煤化工與可再生能源結合,實現凈零碳排放;使用微礦分離技術將煤炭在燃燒前分離,制成超凈類液體燃料和土壤改良劑,將煤中可燃物和不可燃的遠古礦物質分離,從源頭上解決燃煤霧霾等環境污染問題;要發展光伏與農業綜合體,實現生態綜合修復的光伏減碳;將儲熱技術用于峰谷電調節,配合屋頂光伏,提高能量綜合利用效率;使用甲醇氫能進行分布式供電,替代柴油機和部分儲能電池。
兩家工業互聯網企業介紹了自己面向碳中和的智能化服務。海瀾智云總經理徐國平重點介紹了企業自主研發的,集物聯網、邊緣計算、大數據分析、建模仿真、人工智能算法及多變量控制于一體的碳中和服務平臺,實現水、電、氣、汽、煤、油等能源數據采集,能源數據可視化展示、分析與優化,多維度分析報表,管理過程自動化,能源使用更高效、更優化,可以為傳統企業賦能,幫助客戶實現安全生產、提產增效、降本降耗、減碳減排。朗坤智慧黃志新重點介紹了蘇暢工業互聯網平臺,從能源行業的運行系統、監盤系統出發,以分系統為研究對象,進行運行狀態分析。對效率低下、異常、不合理的系統,進行及時診斷、報警和優化指導,做到效率提升、節能減排。
落基山研究所董事陳濟主持了圓桌互動討論會,傅成玉、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公司副總經理焦洪橋、陜西大秦電能集團副總經理郭小川、華北電力大學客座教授王偉化、濰柴動力新能源規劃總監孫恒政、遠景能源產品解決方案總經理許鋒飛等企業領導就企業碳中和行動和政策支撐間的互動機制,企業如何實現短期需求增長和長期零碳發展間的協同進行了精彩的交流與討論。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企業 中國 實現 寧夏 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