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讓石榴籽精神撒播西湖大地
---記杭州市西湖區民族團結進步創新實踐
人民政協網杭州7月30日電 (本報記者 李宏 鮑蔓華 通訊員 宋玲玲 曹劍)這里茶香四溢,這里書香沁人,這里有著多民族文化交融……位于杭州市西湖區轉塘街道慈母橋村的石榴籽家園就是這么一個充滿濃濃民族情的所在。
“石榴籽家園”顧名思義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西湖區是多民族散雜城區和流動少數民族人口較多地區,現有常住少數民族50個,共計33000余人。賽來西·阿不都拉教授,是石榴籽家園的總顧問,也是浙大城市學院的一名教師。作為哈薩克族人,賽來西·阿不都拉教授道出參與石榴籽家園項目的初衷:“希望通過石榴籽家園的創建,讓更多各民族兄弟姐妹也融入這個城市,感受家一樣的溫暖。”
石榴結籽 緊緊相抱
浙江外國語學院的王喜蓋是來自貴州的苗族女孩,與賽來西·阿不都拉教授的相識讓在這位在異鄉的小姑娘找到了家的感覺。
石榴籽家園三樓的民族廳陳列了很多民族的特色文化物品,有畬族非物質文化制作技藝的彩帶,有哈薩克族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氈秀,還有維吾爾族的非物質文化刺繡繡品等。滿眼的民族風情讓王喜蓋沉醉,被在杭讀書的一位藏族同學把媽媽為他縫制的成年禮衣服捐給了石榴籽家園故事深深打動,王喜蓋想到了家鄉的苗繡。
“要讓更多的人都知道,也了解苗繡。”了解女兒想法后,沒幾天,王喜蓋的媽媽就寄來一件手工刺繡的苗繡女裝。這是王喜蓋媽媽的嫁衣,一直壓在箱底,本來想在王喜蓋出嫁時送給女兒。但女兒的成長讓媽媽很欣慰,為鼓勵王喜蓋為民族文化傳播出一份力,媽媽拿出了自己的嫁衣。這件嫁衣過去只屬于自己,現在這件衣服有了新的意義。以后的每一次石榴籽家園活動,王喜蓋都會穿起媽媽的嫁衣參與,用自己的行動傳播民族文化。
“我就是一顆小小的石榴籽,只要緊緊抱在一起,守望互助,形成合力,就是最最團結,最最堅實的一個整體?!?王喜蓋說。
在石榴籽家園,用石榴籽的語言講好民族團結故事不斷上演。
文化相容源遠流長
家園里還流傳著一個“茶馕香印”的民族團結故事。
“茶馕香印”是四個非遺文化項目的融合體,它將杭州的西湖龍井茶、新疆的馕餅、西泠印社的印章和畬族的香包聚合在一起,創新出一個口感絕佳又有“內涵”產品,一口咬下去,秒變“文化人”;兩口咬下去,變身“愛心人”。
茶馕香印的誕生,要從新疆的一個扶貧項目說起。2019年年初,新疆哈薩克族監理工程師舒合拉·阿達別克響應國家“民族團結一家親”的號召,和愛人一起與新疆和田地區的一對特困維吾爾族夫妻結為幫扶對子,在幫扶過程中,舒合拉·阿達別克夫婦倆發現這對維吾爾族夫妻繼承了傳統的打馕技藝,并夢想能自主創業開一家馕店。在舒合拉與愛人幫助下,小小的愛心扶貧馕店開業了?;貫豸斈君R探親的賽來西·阿不都拉教授見證了愛心馕店的誕生過程,也自覺投入到幫扶項目中,為馕店的建設給予了很多的專業指導,并聯系到杭州西湖印社社長的沈立新老師為愛心馕店專門篆刻了一枚馕主題的印章,用文化的力量給予幫助。
“轉塘·石榴籽家園”團隊又提供技術和資金助力,帶領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對新疆維吾爾族傳統食品馕進行文化挖掘與提升,將茶文化與馕文化進行有機融合,推出主題為“茶馕香印”的愛心馕品類,將馕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升級。
茶、馕、印文化融合之后,杭州桐廬畬鄉的繡娘又將她們的愛心縫制到香包里,真正實現了茶、馕、印、包四種文化的融合,“茶馕香印”由此走進人們的視角,也受到各方賓客的贊譽。“茶馕香印”愛心馕把扶智理念像揉面粉一樣揉進了扶貧行動里,把文化的力量注入國家扶貧攻堅行動中。
“轉塘?石榴籽家園”志愿服務隊隊長魯華芳說:“茶馕香印概念和這個故事以及新產品的誕生,是新疆與杭州兩個地區、兩種文化的碰撞與相容。”
一個小小的茶馕,蘊含四種跨地域的非遺文化,不僅讓文化交融碰撞擦出的耀眼火花,更是五十六個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蘊藏的中華力量。“茶馕香印茶鄉里的絲路茶文化”故事分別在哈薩克斯坦《今日絲路》、風行歐洲、美國新聞網、韓國新華網、阿根廷華通網、非洲時報、英國富中傳媒迪拜新聞網8個海外媒體刊登,讓中國各民族大團結的故事傳播海內外。
運用非物質文化茶制作技藝,石榴籽家園還將畬族當地本土高山茶炒制成特色“畬紅”品牌紅茶,促進少數民族增收致富。創新推出“粽·茶傳統記憶”伴手禮,并成為桐廬縣的重要文化品牌和杭州的文化符號。
石榴花開 常開常盛
為更好地傳播“石榴籽”精神,高?!笆褡洋A站”相繼成立,并積極擴大石榴籽團隊,把愛祖國愛人民的種子耕植于青年學子的心中和國家建設發展的行動中,浙大城市學院、浙江工業大學等6所高校相繼成立“石榴籽驛站”,努力將高?!笆褡洋A站”打造成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重要平臺。
策劃制作56個民族宣傳小手冊的浙大城市學院石榴籽驛站的蔡媛媛至今難忘小冊子誕生的經歷。剛開始,只知道命題是“宣傳五十六個民族”的蔡媛媛和小伙伴都是按自己理解來發揮,為了很好完成實際項目,小團隊不斷學習我國的民族常識、民族政策。在與同學們共同為項目努力的過程中,蔡媛媛溝通能力、策劃能力、創意呈現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也慢慢領悟了“民族團結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的深刻內涵。
現在,小手冊已印制上萬本,被用在了越來越多的場合,有了更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霸诮衲?月20號石榴籽家園成立一周年慶典之際,我們城市學院石榴籽驛站的同學們還匯編了56個民族的紅色好故事,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石榴籽家園一周歲生日送上我們特殊的禮物和祝福!” 蔡媛媛自豪自己一直在參與中。
石榴籽家園還將民族與文化、與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拓展了城市民族工作思路,浙江大學、浙大城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省內知名高校教師以及轄區婦聯、新聯會、知聯會等人士共同參與的智囊團,共謀石榴籽家園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積極挖掘村社民族文化,推動石榴籽家園進村社文化禮堂活動。
如今,已有20余所高校各民族學生百余人加入了石榴籽“杭城美”服務隊,積極開展“共繪同心圓,同聲民族香--用石榴籽的語言講好民族團結故事”的主題公益系列活動。每年暑期組織的12期石榴籽公益繪畫、讀書會,引導孩子們描繪出自己心中的民族團結同心圓。志愿者們結合身邊故事撰寫了《用茶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轉塘·石榴籽家園系列活動》及拍攝微電影作品《茶馕》,用各民族人士的切身感受領悟民族團結的時代力量,用青春的力量筑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目前,西湖區轉塘街道轄區首批18個村社文化禮堂、文化家園授牌“石榴籽驛站”,努力把“石榴籽”精神散播在全區各個村社,打造社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構筑社區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編輯:羅文
關鍵詞:石榴 文化 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