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游>資訊
發現古泉州
開元寺東西塔
泉州清凈寺
洛陽橋上的漁民
草庵
安平橋
石湖碼頭
本報記者 王惠兵
千年前刺桐絢爛的泉州城,是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呈現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盛景;千年后環灣向海的泉州城,成為世界遺產地圖上的文化坐標,吸引著人們前來尋見宋元中國。
7月25日傍晚,福建福州,隨著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現場落錘聲響,“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正式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由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構成,具有鮮明的海上貿易和東西方文明交融特征,古老、生動,世所罕見。
對話千年前
又是一年盛夏時。九日山上,如往常一般,人們結伴而來、登高望遠,觀摩山中歷朝歷代名人石刻。
“這一天,我們盼了20年!”當申遺喜訊傳來,九日山祈風石刻的守護者胡家其難掩激動。
1989年開始,環境整治、石刻整理、講解接待……胡家其每日起早摸黑修葺石刻,不敢懈怠。兩年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隊蒞臨泉州,對九日山的摩崖石刻贊嘆不已。蒙塵明珠再度閃耀,但他的守山之旅至今不止。
九日山祈風石刻是“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貿易中心”體現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遺產要素,是記載了宋代官員為海外貿易商舶舉行祈風儀式的摩崖石刻。胡家其說,對于山上石刻,他本是“門外漢”,沒有句讀符號的古文艱澀難懂,千年歷史長河里數不盡的出場人物更讓人困惑。
他一遍遍在山上走,一次次請教專家學者,家里堆滿了史書資料?,F在,他儼然成了石刻的生動“翻譯師”。
“懂得九日山的人,都會深深愛上它。”胡家其說。如今,越來越多當地村民加入守護文化遺產的志愿者隊伍,參與祈風儀典仿古表演,用心守護著文化遺產。
古城門風華
泉州古城的南端,有處聞名遐邇的德濟門遺址。
“此處是泉州七座古城門中唯一保留下來,并經科學考古清理出來的城門遺址。”泉州府文廟文物保護管理處主任何振良介紹。
德濟門遺址與天后宮分居道路兩側,同列為此次泉州申遺的遺產點。站在天后宮正大門向前看,眼前的德濟門遺址呈壘石結構,一塊塊條石筑砌的古城墻,呈弧狀向東西延伸。
不知不覺,夕陽西下,各家孩童齊在廣場上嬉戲;父親指著眼前的石碑,講述700多年前觸手可及的歷史;華燈初上,閑坐講古的老人、彈唱南音的愛好者慢慢聚集。
“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人在這里都能感受古跡魅力,樂享現代生活?!痹诮址粎羌液揽磥?,這里就像一座沒有圍墻、不收門票的“露天博物館”。
“當你深入了解泉州的歷史,就會發現泉州的每一處文物、每一個景點講起來都特別輕松?!惫懦枪适?,在講解員陳玉珊的嘴里仿佛永遠也講不完。但卻因她的講解,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德濟門、愛上泉州。
腳下,是綿延數百年的古城遺存;眼前,是別有韻味的市井煙火。時移世易,昔日迎來送往的古城門,如今已失去它的防御功能,卻成為城市文明的象征。
多元且共融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皆是圣人?!?/p>
遺產點最密集的古城區,一公里的鯉城區涂門街,自西向東貫穿古城中心地帶,一千年前,儒家、道教、伊斯蘭教等的廟觀就在這條街上做起了鄰居。
“10至14世紀,泉州創造了一個多元、開放、共享的典范城市。如今,多元、開放、包容依然是泉州這座城市的底色?!比莺M饨煌ㄊ凡┪镳^副館長林瀚說。
宋元時期泉州的繁榮,離不開多元的社會結構和世界性族群的參與。以開元寺、清凈寺、府文廟及學宮等為代表的建筑群,正是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遺產要素。
對大多數慕名而來的游客來說,鯉城西街是認識古城泉州的第一站。在西街的開元寺,以中國古代最高石塔——東西雙塔聞名。走入其中,古樹參天,香火旺盛。中午時分,記者到來時,仍與許多信眾、游客摩肩接踵,一同感受這座宋元時期泉州規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
此外,泉州還擁有世界上唯一一個摩尼教光佛遺址,位于華表山南麓的晉江草庵。從泉州驅車20分鐘即可抵達。
“具有‘靈驗’效力的遺產深深烙印在泉州世代祖輩的日常生活中,是當代泉州文化遺產活態現狀的根基?!痹谧婕莸娜祟悓W家王銘銘看來,這些散落的遺產,其意義絕不僅僅是建筑本身。其可貴之處在于,這些遺產融入了人們的生活。
古橋共潮生
“通過網絡監測,22個遺址點的信息都實時匯聚到泉州遺產監測中心。但每處遺址面對的風險都不一樣,有的怕火,有的怕風,有的怕水。”
晉江市文保中心主任吳金鵬最“怕”地震。只要地震局一發消息,他就第一時間轉發給文保員陳敬文,提醒他快去安平橋看看。“安平橋已有800多歲,四級以上的地震,可能會讓一些橋板的裂縫擴大1厘米。”他說。
在安海、水頭兩重鎮的海灣上,安平橋筆直地橫跨著,361座橋墩托起2.5公里石板,是中國現存最長的跨海石橋。“天下無橋長此橋。”吳金鵬不無驕傲地說。
安平橋與洛陽橋、順濟橋一起作為宋元時期泉州100多座橋的代表,勾勒了水陸聯運的大致脈絡。如今,再加上商船抵達泉州港前看到的航標塔——六勝塔、萬壽塔,船舶??康母劭凇诖a頭、石湖碼頭,七處遺址點還原了古泉州整個水路聯運體系。
走近石獅石湖碼頭遺產點,岸礁上千年前挑夫搬運貨物的石階依然清晰可見。“當時泉州市場的消化能力、轉運能力、輻射能力都很強,客商在這里可以采購到任何他需要的貨物?!笔{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說。
市博物館下屬機構管理站管理員郭增沛每隔兩個小時,就會和同事輪班騎車去石湖碼頭和六勝塔巡查一遍?!靶r候,我就在老碼頭游泳、摸魚、撿貝殼,在一塊平緩的礁石上玩耍?!惫雠嬲f,20年后他才知道,這塊龜背一樣的礁石,曾被用作渡口長達數百年。
泉州申遺期間,碼頭熱鬧起來,考察團不斷,他講解了四五百場。這塊陪伴他長大的礁石,如他所堅守的,就這樣被世界重新看見!
“申遺成功不是終點,而是泉州保護文化遺產新的起點。”泉州市委書記王永禮表示,泉州將繼續加強對申遺成果的保護與鞏固,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傳承好、利用好,讓申遺成果惠及更多的民眾,并與世界各國人民共享遺產財富。
碧藍泉州灣,如火刺桐花。記者不由地哼起閩南歌《來去泉州》:老君的大大耳仔長長的胡須,清靜無為有什么憂愁。佇清源山頂看古城的月娘,一半照人間一半寫文章。
編輯:程梓恒
關鍵詞:泉州 遺產 古城 遺址 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