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聚焦 資訊 多彩旅程 美麗中國 茶旅人生

首頁>旅游>資訊

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大家談

在音樂布局上呈現“以人民為中心”的主旨思想

2021年08月09日 13:50  |  作者:施藝  |  來源:中國旅游報
分享到: 

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紅色文藝作品,是一部兼具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和教育性的舞臺藝術精品。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走過的百年之路,正是中華民族根本改變命運的抗爭、奮斗之路,亦是祖國建設翻天覆地、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輝煌之路。通過大型情景史詩的重溫與“再現”,我們可以真切地體會到人民和歷史給予黨的信任與重托,也能夠深刻地意識到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崇高使命感。

在整場演出的四大篇章中,歌舞表演、合唱交響、戲曲、朗誦、情景演繹等多維度藝術形式交織相融,為觀眾帶來了視聽盛宴。試從音樂和選曲主題的層面來看,筆者認為,整部作品始終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音樂結構布局,其中,既有革命、建設時期黨和人民群眾及文藝工作者改編、創作的經典歌曲,也有改革開放以來贊美祖國現代化建設取得驕人成績的時代歌曲,還有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為歌頌黨在新時期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而創作的眾多新曲目。

在第一篇章“浴火前行”中,史詩選排了《秋收起義歌》《八月桂花遍地開》等紅色民歌,這些來自革命根據地的改編的“新民歌”生動體現了黨和人民生死與共的魚水深情。其中《八月桂花遍地開》的合唱改編版曾用于20世紀60年代創編的大型歌舞表演《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和大型歌舞史詩《東方紅》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本場演出中,該曲目采用了傳統吹打樂與民歌合唱相融合的表現形式,以歌曲原有的速度展現根據地樸實無華且充滿朝氣的勞動場景,貼切地呈現出革命先輩同人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時的欣欣向榮之意,一幅軍民一家親,共同忙生產的溫暖畫面生動地展現在面前。在歌曲的中段,通過減慢的速度變化,使歌曲轉換為更加寬廣和厚重的風格,營造出和諧、熱鬧、忙碌的生產場面,讓人體會到了百姓與黨所領導的革命軍隊間的深情厚誼。

在表現軍民難舍難分依依惜別時,音樂選用了歌曲《十送紅軍》的經典旋律,并以此將整場表演收轉,開啟新征程,承接其后的是遵義會議的情景表演,并以旁白頌贊了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的重要歷史意義,這也讓筆者聯想到,在前一場建設根據地的表演中,人民不僅為黨和紅軍的發展與休整提供了生產基礎和大本營,而且還為紅軍實現戰略轉移提供了人員和物資的保障,這充分說明革命根據地就是黨和紅軍的老家,人民就是黨和紅軍的親人,我們的黨是由人民送自己的子女投身到革命事業而組建起來的政黨,是真正由人民哺育成長起來的充滿感恩情意的政黨。

在表現全民族團結一心奮起抗戰的場景中,音樂選用了《黃河大合唱》中《保衛黃河》的經典唱段,并將“風在吼,馬在叫”的樂句進行節拍擴展,將每個字唱得更加堅定有力,這種節奏上的延長,展現了在黨的號召下,人民群眾喚醒了心中的愛國主義精神,體現了在民族危亡之際,無產階級政黨站在了抗戰救亡的第一線,同人民一道發出了挽救民族、抗戰到底的堅定決心。演出在歌曲合唱中推向最高潮,現場的畫面最終也定格在日本軍國主義戰敗投降時的通訊報刊。通過歌曲的演唱把觀眾帶回到那熱血沸騰、全民族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時代,體現了黨和人民患難相依、生死與共的血肉聯系。在激蕩的演唱和熱烈的表演中,現場觀眾的情緒達到了第一次高峰。

在表現解放戰爭時期的場景中,選取了創作于1939年的《八路軍進行曲》(解放戰爭時期改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歌曲中所表述的“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的中華民族是向往正義的民族一樣,向全世界表明了我們建設的是維護世界正義和平的人民軍隊;人民解放軍的神圣使命來自唱詞中所述的“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而無論是在任何時期,都要時刻牢記“我們是工農的子弟,我們是人民的武裝”這一本質屬性,堅決維護黨和人民生死相依的關系。

開國大典的歷史時刻,表演特別選用了象征著中國人民共同記憶的《東方紅》作為配樂,然而與以往不同的是,隨著毛澤東同志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原聲再現,響起的是嗩吶吹奏出的《東方紅》,筆者以為,這應是體現了黨把人民民主革命斗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看作是黨和人民,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光榮和歷史成就。在刻畫抗美援朝戰場時,鏡頭借一名志愿軍戰士給母親(象征祖國母親)寫的信,宣告了中國人民軍隊為了保衛祖國母親和親愛的人民,絕不允許敵人跨過我們的陣地。與此同時,以口琴吹奏的歌曲《我的祖國》作為配樂,深沉地抒發了人民軍隊對祖國和人民的深刻的愛,他們是保衛祖國山河、維護人民尊嚴的堅強力量。在一番激烈的現場戰斗表演過后,畫面定格在“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感人場景,并由女生領唱引出“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的深情唱段,這首《英雄贊歌》也體現出了人民和祖國對英雄烈士的深切緬懷與永遠銘記。

經歷了血與火的戰爭洗禮,我們迎來了寶貴的發展空間,改革開放的偉大戰略部署使我國逐漸走上通往富強的道路。在表演場地上,舞蹈演員身著象征著春意盎然的綠色服飾,在遠山、藍天、白云的映襯下,伴隨著女生合唱,抒情版《在希望的田野上》主題曲和管弦樂交織變奏,引領著演員從場地中央如海潮涌動般奔向前臺,他們象征著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而合唱的歌聲里飽含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與深切向往。在接續的幾個單元中,先后選取了人民群眾耳熟能詳、具有高度時代特征與群眾基礎的歌曲,如《走四方》《春天的故事》《我的中國心》《今夜無眠》《春天的故事》等,這些人們喜聞樂見的歌曲由于凝結了高度的象征意義,早已成為人們心中閃光的回憶,并逐步完成了由主旋律歌曲到群眾歌曲的審美功能轉化。

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中國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合唱《走進新時代》《我們和黨旗在一起》《我和你》(重唱和合唱)《江山》等歌曲,運用千人級的大合唱形式,充分展現了在黨的帶領下全民共享社會發展成果,人民就是黨永遠堅守的江山這一鮮明主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通過科學治理、依法治國、從嚴治黨和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舉措,黨中央帶領中華民族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我們已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當現場歌曲唱出“你和百姓同心同行”“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等唱詞,畫面上展現出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脫貧、戰勝疫情、勇攀世界強國高峰的偉大壯舉,并相繼展現了國家在社會發展、法治建設、科技創新、軍隊建設等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全場數次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現場的氣氛達到了最高潮。緊隨其后的是《命運與共》章節,該部分以傳統樂器“箏”為基礎,創作的歌曲《和合之美》唱出了人間的大愛無疆、大美無形,傳遞了福祉共享、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思想境界,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向往世界和諧,滿懷善意,心系人類福祉的偉大愿景。

全場表演在歌曲《領航》中表達了人民對黨的帶領發自心底的呼喚,萬人合唱再次凝練并升華了“江山就是人民”的主旨思想。情景史詩《偉大征程》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全場大合唱中圓滿落幕,而象征著先驅和先烈們堅守一生的理想信念的黨徽,散發著金色光芒明亮地高懸于夜空,作為黨的精神之源指引著黨員和人民永遠前行。

毛澤東同志在對文藝工作的論述中指出:“任何階級社會中的任何階級,總是以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以藝術標準放在第二位的……我們的要求則是政治和藝術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史詩級的大型歌舞表演,新中國歷史上曾有《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在毛澤東的旗幟下高歌猛進》《東方紅》《復興之路》等經典作品,因此,對于本場文藝演出的表現形式,筆者在觀看前還是有著一些疑問的,如:題目和立意皆十分宏大,要采取何種形式,才能在容納數萬人的國家體育場開展超大空間和超視距的實地表演和情景再現呢?此外,要如何做到既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也關照到藝術作品的人文價值與藝術魅力,還要實現史詩文藝作品的現實意義,這想必是不大容易兼顧的事。然而,在觀看演出后,筆者認為,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在主創團隊和參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已經解決了這些問題,并出色完成了藝術上的創新與突破,用自身取得的成功實踐著毛澤東同志有關“革命的政治內容”與“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統一起來的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用實際行動在百年征程上踐行了一條人民至上的發展道路。在這條光明道路上,人民高唱凱歌,用億萬顆炙熱與激動的心為黨奏響光榮而輝煌的新樂章。

(作者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


編輯:程梓恒

關鍵詞:人民 歌曲 表演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日韩欧美在线一区 | 午夜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一色屋任你精品亚洲香蕉 | 日韩国产精品有吗在线 | 亚洲第一成年男人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