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藝評 人物 展訊 畫界雜志

首頁>書畫>資訊

詩人要向民間學習

——《毛澤東年譜》里的文藝之四

2021年08月16日 10:27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閻晶明

毛澤東多次強調,創作者要深入生活,這當中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熟悉普通人的生活,更好地在創作中敘述他們的故事,表達他們的感情,塑造他們的形象。同時也包含著,作家創作,無論從語言還是風格,都應向民間語言和民間文學學習,以提高創作的活力。

作為詩人,毛澤東時刻關心中國當代詩歌尤其是新詩的發展。1957年1月14日下午,同詩人臧克家、袁水拍談詩歌創作問題。毛澤東說:我已經看了關于新詩舊詩爭論的文章。關于詩,有三條:(一)精煉,(二)有韻,(三)一定的整齊,但不是絕對的整齊。要從民間歌謠發展。過去每一時代的詩歌形式,都是從民間吸收來的。要調查研究,造成一種形式。過去北京大學搜集過民謠,現在有沒有人做?要編一本現代詩韻,使大家有所遵循。詩必須有詩意,要含蓄。我寫詞,因為詞比較自由,句子長短不等。不要在青年中提倡舊詩。現在看到的有些舊體詩較好,并不都好,有些不好。有些詩不好,在于需要注解,詩不宜多注解,不能依靠注解。魯迅寫了新體詩《野草》,不流行。他的舊體詩卻流行很廣。因為舊體詩的形式容易背誦記憶。我過去以為明朝的詩沒有好的,《明詩綜》沒有看頭,但《明詩別裁》有些好詩。明朝的詩里面,李攀龍、高啟等人的有些好詩。全集沒有看頭的,有許多詩是不好的,如李白、杜甫、李義山的全集,沒有多少好的,但少量的詩非常好。

從上面的談話可以看出,毛澤東經常在思考詩歌問題,而且不只是舊體詩,也包括新詩的發展。我們由此聯想到五四那一代作家,比如魯迅、胡適,他們的古典文學修養極好,舊體詩的素養極深,但為了新文學革命,也為了新詩的發展,他們不惜以打油詩的方式創作新詩。無論是胡適的新詩集《嘗試集》還是魯迅的《我的失戀》,其實意義和價值倒不在詩本身的詩意有多高多濃,而是他們用這種方式努力為新文學運動開路的做法讓人感佩。

毛澤東也是如此,他不但有著豐厚的古典詩詞積累,也時有創作詩詞的沖動,但出于對中國當代文學長遠發展負責任的態度,他又真誠、嚴肅地提出自己的文學主張,強調新詩才是發展正路。也就是說,對于傳統文化包括古典詩詞的理解和說法,與其本人的愛好、修養、追求,包括創作上取得的高度,經常是錯位的。從對社會尤其是對青年負責的角度,不提倡追求傳統的東西,尤其是不加辨別的情況下。但是就其自身來說,出身和學習經歷,以及藝術審美傾向,其實有很深的教養,舊體詩詞創作達到很高的水準。

毛澤東在談話中提到魯迅的《野草》。《野草》是散文詩集。這是介于散文與詩,兼有二者特點的文體。毛澤東認為魯迅舊體詩比《野草》更具傳播力是有道理的。當然,《野草》的藝術魅力越來越受到關注,也是事實。我去年完成了一部關于《野草》的專書《箭正離弦——〈野草〉全景觀》的寫作,深刻感受到《野草》不可替代的藝術魅力。而且也是在去年,一位大學本科生對《野草》的rap式演繹引來網絡熱議,充分證明,時間過了將近100年,也有不少讀懂《野草》、喜愛《野草》的讀者。

毛澤東對于新詩發展的展望,在當代新詩發展中的確也得到了印證。早在延安時期,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顯然是借鑒了陜北民間歌謠信天游的手法和格式。新中國成立后,賀敬之的《回延安》也一樣受到信天游的影響。同時,郭小川的詩歌創作在藝術風格上也有借鑒民間藝術的特點。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產生了不少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的新詩。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新詩一樣感風氣之先,發時代先聲。朦朧詩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具有廣泛的影響。而我們今天回顧這一時期的詩歌,詩人們在廣闊的藝術視野里兼容并蓄,其中也一樣包含著向民間藝術學習的成分。比如舒婷的詩歌,在意象選擇和詩意傳達上,都可以讓人感受到古典詩歌意境的閃現。精練、有韻、一定的但不是絕對的整齊,毛澤東對新詩特質的概括,對于當今的詩人也同樣具有很強的啟示意義。

順帶說一句,那次在中南海與毛澤東主席談詩,給臧克家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臧克家之子臧樂安曾在一篇文章里引用臧克家的回憶文章,描述了這天接見的情景。臧老寫道:主席問:“你在北大教書?”“不是,我在作家協會工作”,我回答。接著他以贊許的口吻說:“你在《中國青年報》上評論我的詠雪詞的文章,我讀過了。”我趁機問:“詞中‘原馳臘象’的‘臘’字怎么解釋?”主席反問:“你看應該怎樣?”我說:“改成‘蠟’字比較好,可以與上面‘山舞銀蛇’的‘銀’字相對。”毛主席說:“好,你就替我改過來吧。”話沒說幾句,心和心近了,可以放言無忌了。談起《詩刊》創刊,我向主席提出了印數問題。我說:“現在紙張困難,經我們一再要求,文化部負責人只答應印一萬份。同樣是作家協會的刊物,《人民文學》印二十萬,《詩刊》僅僅印一萬,太不合理了。”“你說印多少?”主席問。我說:“公公道道,五萬份。”主席想了一下,說:“好,五萬份。”

回到家中,想起與毛澤東親切會見的情景,臧克家心情激動,詩思潮涌,一氣呵成創作了一首長詩:《在毛主席那里做客》,一時成為佳話。

毛澤東對新詩發展途徑始終給予關注。1958年3月22日,在成都會議上講話。他指出:中國詩的出路第一條是民歌,第二條是古典,在這個基礎上產生出新詩來,形式是民族的,內容應該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對立統一。太現實了就不能寫詩了。現在的新詩不成形,沒有人讀。

直到1965年7月21日,毛澤東在致陳毅信中指出:以上隨便談來,都是一些古典,要做今詩,總要用形象思維方法反映階級斗爭與生產斗爭,古典絕不能要。但用白話寫詩幾十年來迄無成功。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將來趨勢,很可能從民歌中吸引養料和形式,發展成為一套吸引廣大讀者的新體詩歌。

以上這些論述,足見毛澤東作為一位詩人和政治家對詩歌藝術的重視和關心,對新舊詩歌爭論的關注,對其中的優劣所做的深入思考,同樣也讓人感受到他對新詩現狀不盡滿意,但又堅信并強調新詩必將占據主導的態度。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毛澤東 詩歌 野草 詩人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2020 | 色伦专区97中文字幕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欧美日韩成人一区精品高免费专区 | 五月丁香合缴情在线看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