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蝶變的《讀者》為讀者提供“讀者方案”
新華社蘭州8月23日電題:蝶變的《讀者》為讀者提供“讀者方案”
新華社記者 任衛東、衛韋華
見過可以“玩起來”的書嗎?《玩皮影》定會讓你大開眼界。這本運用古老的線裝方式裝訂的手工書,內藏諸多巧妙。記者隨手打開象征書封面的木質函盒,一座小小的戲臺瞬間搭建起來。再拉開隱藏在函盒下方的抽屜,取出用pvc印制的皮影表演卡片插入“戲臺”,用手電筒從幕布后投射燈光,一出鮮活的皮影戲就開演了……
這可不是博物館的古老收藏,而是讀者出版集團旗下讀者晉林工作室出品的手工書系列產品。除了親手操作,讀者還能通過掃描書中植入的二維碼,上網進行延伸閱讀、觀看視頻,多角度了解更多書中沒有直接呈現的內容。不僅是皮影戲,依托甘肅多民族地域文化優勢,讀者晉林工作室還在敦煌文化藝術、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等維度開發優秀選題和出版資源。
40年前,在甘肅蘭州一間不到6平方米的辦公室里,《讀者文摘》(之后更名為《讀者》)誕生,尤其發展成長的過程中創造出多個中國乃至亞洲第一。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傳媒方式發生巨大變革,這個見證中國時代發展脈搏的傳奇雜志,不得不蝶變重生。
2006年,在文化體制改革的驅動下,《讀者》面臨第一次“大考”,考題是深化改革。很快,雜志所屬的甘肅人民出版社決定組建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國內最早轉企改制的國有文化事業單位之一。
從此,《讀者》走上一條多元化發展的道路, 在出版、發行、印刷等多個業務板塊布局,年出版圖書3839種,出版期刊(報)13種,“讀者”的含義也從昔日的“一棵樹”,逐漸成長為“一片林”。
2015年,“讀者傳媒”成功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被評為“中國期刊第一股”。2017年,讀者出版集團與飛天出版傳媒集團實施戰略重組,業務涵蓋出版發行印刷、文化旅游、文化創意、教育裝備等多個板塊。
在讀者晉林工作室創意總監徐晉林看來,開發手工書系列是讀者集團激活傳統與現代的“秘密武器”,“未來我們將繼續嘗試從單純向讀者輸出內容轉向與讀者一起互動、分享體驗方面轉變”。
如果說手工書系列是讀者集團在新媒體線上數字閱讀方面的有益嘗試,那么近年來,在中國內地城市線下密織“書香網”則是讀者集團發展的重大突破。
“線下閱讀體驗,是讀者未來更為重視和營造書香社會的主要途徑。”讀者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永升透露說,讀者小站、讀者文旅小鎮、讀者書店創意空間、讀者書房、讀者閱讀角、讀者鄉村文化驛站等一個個標有“讀者”字樣的文化客廳正在浙江、上海、江蘇以及甘肅的蘭州、隴南、天水、慶陽等地落地生根。這些集閱讀、分享、體驗于一體的綜合閱讀空間,讓人們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能夠慢下來,享受閱讀的快樂。
劉永升表示,未來,讀者集團將積極推動線下的“讀者方案”走出甘肅、走向全國,同時,策劃一批優質的線下活動,為書香社會建設貢獻力量。(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讀者 出版 讀者方案 閱讀 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