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這就是中國制造,上海能力,政協驕傲”
人民政協網上海9月8日電(記者 顧意亮)“煙花”襲來,上海中心無恙!
在位于上海中心大廈的樓頂,記者看到,重達1000噸的“上海慧眼”以肉眼可見的狀態出現大幅擺動。
在上海中心大廈的126層,有一個酷似眼睛的雕塑,造型取材于《山海經》中的燭龍之眼,被稱為“上海慧眼”。
“上海慧眼”是什么?簡單來說,這是一個重達1000噸的電渦流阻尼器,官方的名稱則是——擺式電渦流調諧質量阻尼器。
“這是一個凝聚中國制造、上海能力、政協驕傲的優秀項目。”上海市政協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會長朱英磊對記者如是說。自上海中心于2016年建成以來,“上海慧眼”曾在迎戰臺風“安比”“利奇馬”時發揮過重要作用。
作為榮膺“2020年度上海市產學研合作優秀項目”特等獎的“超高層擺式電渦流調諧質量阻尼器的研發及應用”產學研合作案例,正是“上海慧眼”的源起所在。
據了解,該案例依托上海中心大廈工程,由上海材料研究所聯合同濟大學、上海機械施工集團有限公司等高校、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和用戶,在上海市政協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的協調下,實現了產、學、研、用的多方位合作。
上海材料研究所作為創新的主體,首先提出電渦流阻尼的想法,并通過小模型試驗、中試試驗,得到了大量的試驗數據,通過數值分析,確定了阻尼系統的本構力學關系。
科促會將其反饋給同濟大學,為同濟大學上海中心大廈擺式調諧質量阻尼器的參數優化工作提供依據。同時,上海材料研究所在試驗過程中充分考慮產品最終應用情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阻尼器在上海中心大廈中的應用掃清了障礙。
之后,各方再根據同濟大學反饋的最終阻尼器參數,綜合考慮現場安裝條件和上海市機械施工集團有限公司的施工能力、施工方案后,通過各部件的拆分和組合,合理進行了產品設計。在安裝完成后,參與的各方合力進行了現場的調試,確保阻尼器符合設計參數要求;并通過實時監測,隨時掌握阻尼器的工作狀態。
“這是國際上首次將電渦流阻尼系統應用于擺式調諧質量阻尼器,大幅提升了阻尼器的靈敏度、可調節性、耐久性等性能,有效降低了主體結構風荷載下的加速度,提升了建筑品質。”朱英磊對記者表示,產學研合作誕生的“上海慧眼”,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壟斷、增長了民族志氣,更體現了中國的制度優勢。
更重要的是,“上海慧眼”和在風雨中屹立的上海中心大廈,給上海和上海市民們傳遞著一股有力的信心,四個字——一切穩住!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上海 阻尼 海中 中心 上海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