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為愛“減負”:低俗婚鬧、天價彩禮何時休?
近日,民政部發布消息,將17個地區確認為第二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進一步擴大婚俗改革試點覆蓋面,破除天價彩禮等陳規陋習。
天價彩禮、惡俗婚鬧、鋪張浪費……近年來,一些地方婚嫁中出現的陋習屢見不鮮,不僅給家庭帶來經濟和生活負擔,也對社會風氣造成不良影響。如何移風易俗,改變婚嫁陋習,真正為愛“減負”?
17地被列為第二批婚俗改革實驗區
日前,民政部印發《民政部關于同意將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等單位確認為第二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的批復》,同意將17個單位確認為第二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實驗時間為期三年,自2021年9月起至2024年9月止。
這17個單位包括: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區,上海市奉賢區,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浙江省三門縣,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和縣,福建省武夷山市,江西省貴溪市,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沂水縣,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城中區,海南省瓊海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
民政部要求,實驗區要按照民政部關于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有關政策文件要求,大力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遏制婚俗不正之風,不斷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和群眾精神風貌。
今年4月,民政部還確認了包括河北省河間市,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等15地為婚俗改革實驗區。
婚俗改革舉措遍地開花
事實上,目前我國已出臺一系列針對婚俗改革的文件和舉措,各地也在積極推動婚俗改革。
去年5月,民政部就印發了《關于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強調要深入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促進婚姻幸福、家庭和諧,開展對天價彩禮、鋪張浪費、低俗婚鬧、隨禮攀比等不正之風的整治。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到,“加大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治理”。
除了國家層面,在被列為第一批全國婚俗改革試點的地區,為規范婚姻習俗推出的諸多政策舉措也遍地開花。
例如,在規范天價彩禮方面,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將婚喪禮俗規定普遍納入村規民約,倡導彩禮不高于3萬元,紅事每桌不超過350元。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集寧區也將婚俗文明寫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提倡迎親車輛不超過8輛。
在婚姻家庭輔導服務方面,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聘請經驗豐富的社會工作者、婚姻家庭心理咨詢師和律師等專業人士,為婚姻當事人提供婚前輔導和離婚調解服務。
廣東省廣州市的白云區、南沙區等地在婚姻登記處成立“家庭驛站”,為公眾提供心理支持和法律援助。
此外,為了加強婚禮的儀式感,內蒙古包頭市青山區婚姻登記處在今年的“520”這天,將登記現場搬到了城中草原,不僅為新人舉辦了草坪婚禮,還營造了與眾不同的登記氛圍。
除此之外,一些地區還在婚姻登記窗口要求結婚登記的人員簽署“抵制低俗婚鬧”相關倡議書,鼓勵文明婚慶新風。
專家:婚俗改革不可“一刀切”
“洞房花燭夜”歷來被中國人看作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婚俗作為結婚過程中“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也為很多地區和家庭所重視。
然而,高額彩禮、奇葩婚鬧、婚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現象屢見不鮮,不僅讓莊嚴圣潔的婚姻變得流程化、低俗化和物質化,也可能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甚至對社會風氣造成不良影響。
1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表示,近年來一些地方在婚嫁方面的陋習已經成為群眾的嚴重負擔,為社會各方面所詬病。
他介紹,民政部選定了一批婚俗改革實驗區,倡導“風雨同舟、相濡以沫、責任擔當、互敬互愛”的婚戀理念,推動實驗區出臺遏制天價彩禮、遏制大操大辦、遏制鋪張浪費等不良習俗,引導群眾自覺為愛減負。
民政部也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對婚俗改革實驗區的指導,總結推廣婚俗改革實驗區創新經驗,破除天價彩禮等陳規陋習,積極構建新型婚育文化。
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李明舜日前對媒體表示,現在變了味的婚鬧、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風俗,已經到了要移風易俗的時候。
但在專家看來,婚俗屬于風俗習慣,改變需要過程,需要正確價值觀的引領。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婚姻家庭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研究會理事譚芳也曾表示,婚俗改革必須把握好尺度,相應的制度及法律保障需要及時跟上。
“不良婚俗非一朝一夕形成,切不可輕率采取‘一刀切’或限期整頓等粗暴手段,還應循序漸進、因地制宜。”譚芳說。(張依琳)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婚俗 改革 彩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