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圍繞金融助力制造業
調研組內部座談會上的聲音!10月13日晚7時30分,安徽合肥住地會議室,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推動金融與制造業協同發展”專題調研組內部座談會進行時。圍繞調研主題,委員們積極發言,兩個多小時的討論中,金句不斷。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王宜林:
協同發展筑合力
這次調研我的一個體會是,協同發展是政府、制造業和金融業的共識,而要真正將共識變成實際行動,還需要繼續探索,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
同時,我認為創新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旋律,也是競爭力的根本。為此我有兩點建議:一是有序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避免一哄而上;二是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要形成合力。
全國政協委員肖鋼:
利用好當前的歷史性機遇
當前,金融支持制造業發展面臨諸多問題,但在看到困難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制造業面臨的機遇,現在是制造業上臺階、高端制造業取得技術突破的很好時機,外部環境、能源危機、綠色低碳發展也倒逼著產業轉型,從日本和德國的發展歷程看,能源危機和匯率升值對促使兩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都起到了倒逼作用。
從金融業來講,落實“房住不炒”政策,房地產對金融資源的占用逐步減少,這些資金應轉向支持高新技術制造業。這對制造業強國建設上臺階也是很好的機遇。我們應利用好當前的歷史性機遇,使中國制造業再上層樓。
我有幾條措施建議:一是建議金融機構探索建立先進制造業融資事業部制,以利于培養專門的人才、改進風控與考核,增強支持先進制造業的能力,解決好總分行權限分配的問題;二是推廣供應鏈金融,尤其是在產業集群比較鮮明的地方,建議推行金融鏈長制,依托產業鏈數據創新服務產品;三是配合行業整合兼并重組,發展并購貸款與并購債券,增加企業長期資本。
全國政協委員王志雄:
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
根據制造業的行業特點,其對金融需求的特殊性,包括以下三大類:一是提高容忍度的需求。新辦、小微尤其是科創制造業,設備成本高,自身條件弱,特別需要呵護;二是降低門檻的需求。制造業受原料價格、產銷周轉、市場地位等因素影響盈利水平偏低,需要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三是長期性連續性的需求。制造業受上下游、應收賬款等影響,有其周期性和連續性,需要有長期不斷的金融服務。
在實踐中,金融服務制造業中主要問題包括:一是銀企雙方信息不對稱;二是金融支持、服務制造業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待提高;三是融資抵押資產的科學評估機制缺乏;四是資金供應的期限短、連續性不足;五是直接融資中的再融資功能不夠;六是對基層金融機構的績效考核需要改進。因此,需要根據制造業的金融需求,針對金融服務制造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完善政策措施,才能收到實效。此外,制造業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在擴大就業、形成產業生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增加公共資金配合、撬動市場金融服務實業十分必要。
全國政協委員周延禮:
關注長期資金來源
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一般需要3年時間,一年期的信貸產品無法滿足這一需求。頭部企業或者供應鏈核心企業并不擔心長期貸款的來源,它們的融資需求往往有政府信用做背書,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需要得到高度重視。
為此建議:一是創新信貸保險產品,合理安排期限;二是健全信用貸款的緩釋工具,繼續發揮財政補貼息作用,形成對中小企業的長效支持機制;三是加快研究應收賬款、拖欠貨款、銀行信貸員盡職免責的落實辦法;四是金融機構要盡快研究推進信貸審批權限下放。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
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拿到貸款
制造業分化轉型升級的過程恐怕還需要5-10年,因此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會存在。需要我們分析的是,是否所有認為自己需要貸款的企業,都應拿到資金?給中小企業貸款是不是利率越低就越好?
對于全社會而言,利率必須要達到一個適當的水平。很多小企業剛出生,有的前途光明,有的前途未卜,屬于淘汰率較高的群體,而市場經濟本身又是個試錯的過程,銀行不愿意給它們貸款也能理解。但如果有一個企業本身很具生命力,應該得到金融支持的,最終沒有拿到,那就是金融機構的問題了。
為此建議:一要增加上市企業數量;二要推廣供應鏈金融,促進信用傳遞、再分配;三要促進金融機構專業能力建設。此外還應注意,綠色技術的創新和推廣,同樣需要專門的綠色金融工具保駕護航。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利華:
規范資金流向
制造業發展至今有著很多新的特點,比如很多行業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產業配套,不再像改革開放之初那樣分散且非市場化。
現在我們形成了自己的配套產業,有自己的產業鏈、產業集群,也形成了頭部企業,有了鏈長群主,這對強鏈補鏈很有好處。與此同時我們發現,制造業企業獲得中長期貸款存在難點,特別是對于初創成長性企業,短貸長用問題依舊存在,這里既包括金融產品設計的問題,恐怕也有監管政策的原因。展望未來,秉承高質量發展理念,我認為綠色金融與制造業轉型升級要結合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同時要規范資金流向,防止其沖擊正常秩序。
全國政協委員何文波:
制造業與金融業要攜手出海
戰略性新興產業非常重要,但也要繼續支持已經具有相當優勢的傳統行業,以中國鋼鐵為例,在較強的技術自主性基礎之上,已經具有了世界級的產業競爭力,這樣的產業還需要金融業的大力支持。特別是當前,中國鋼鐵市場現在正朝著低碳方面加大投入,尤其需要與金融業密切合作。而我們正在制定的碳排放技術路線圖,本身也是投資導向。
下一步,中國制造業將進一步拓展海外發展空間,其既有技術先進性,同時也體現綠色發展特色,將進一步增強中國海外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而要呵護這種競爭力,同樣少不了金融體系的配合。
全國政協委員李明星:
跳出創新“死亡谷”
結合去年人民銀行等部委發布的《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可加快鏈條上的企業賬款兌現,順暢產業鏈資金鏈循環。但據我們觀察,這一《意見》當前實施情況并不充分,有強勢地位的企業具備較強議價能力,中小企業希望更加縮短賬期,更好緩解資金周轉壓力。而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地方政府對于推動《意見》落地是有積極性的,因為企業資金周轉順暢了,有助于繁榮企業生態體系,可以帶來更多就業和稅收。我們也希望在大家的合力推動下,中小企業在供應鏈資金鏈上能夠得到更多實惠和更好發展。
對于創新型制造業,我們發現,多數創新型中小企業面對初創階段的“死亡谷”,資金斷流往往是壓垮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加之我國現階段間接融資比重較大,而多層次資本市場尚不成熟,填補“死亡谷”還需要一個過程。在這方面,建議企業抓住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機遇,用好不斷擴容的資本市場和鼓勵類產業優惠融資政策的同時,善用國際資本市場和國外優良制造業技術及其資產,助力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趙毅武:
真正優秀的企業具備市場生存能力
以終端市場需求為導向,具備了全價值鏈的研發能力與營銷能力,貫通了整個產業價值鏈的制造業企業,才能被視為有真正的市場生存能力與長久的生命力的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成為產業鏈價值的分配者與最大的利潤獲得者,才可能在國際競爭中有長期穩定的競爭力。這種企業與只在某一技術、某一能力上具備優勢的企業是有本質不同的,一時或一方面有優勢的企業只能在別人的產業布局中仰人鼻息,分得一杯羹,卻難于扺御國際大環境與市場變化的風險。
中國已成為世界制造大國,除了鼓勵企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支持專精特新的企業之外,也要鼓勵、引導、支持有能力的企業通過自我發展、兼并整合、主動融入等多種方式,貫通產業價值鏈,聯結、走向真正的市場,加入世界范圍的產業競爭中,這對于國家競爭戰略,對于企業長期發展都是很需要的。
編輯:秦云
關鍵詞:金融 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