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建言立論
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踐行多黨合作使命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完善,“中國式民主”日益彰顯出獨特優勢。《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過程人民民主作了系統精辟的論述: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規律的最新揭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義是“以人民為中心”,強調的是系統全面的人民民主,是對民主形態的系統構建。全過程人民民主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使各方面制度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團結帶領全體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和政治創造,具有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多黨合作的實踐邏輯。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歷史邏輯
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日起就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斗爭。1931年11月7日制定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延安時期的“三三制”形成的廣泛民主的抗日政權;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不同程度地嘗試建立人民代表會議制度;新中國成立后各級代表大會的建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改革開放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切實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系列制度性規定等的各個歷史階段取得的民主政治成果,昭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孕育形成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是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政治制度上的偉大創造,具有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的歷史邏輯。
全過程人民民主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活動規范,真正將民主各個環節彼此貫通,是最真實管用的民主。而西方式的民主主要表現形式是,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過問,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民主只是選舉過程的民主;執政黨和在野黨在議會中的爭辯和對抗只不過是政治集團間的政治博弈,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邏輯
馬克思認為,對于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經濟基礎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民主過程的政治性日益減少,事務性日益增多,或者說民主過程的政治性日益轉化為對經濟社會事務的管理。而人民則會更加廣泛而深入地參與這種管理的全過程。馬克思的觀點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人民當家作主不只是在投票選舉代表時才發揮作用,而是要在國家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當家作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強調“全”。一方面,參與的主體要“全”,即各黨派、各階層、各方面的代表盡可能參與到民主實踐之中,另一方面,參與的內容要“全”,即各主體盡可能參與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的方方面面。
全過程人民民主體現“人民性”和多黨合作特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凸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國家屬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在凝聚共識、科學決策、協調關系、維護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獨特優勢和鮮明特色。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社會服務等的履職盡責,是我國全過程民主的重要特征之一。
全過程人民民主體現“協商全領域”特征。國家通過廣泛、多層的制度化,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通過廣泛多層的協商,使不同群體能夠充分表達各自意愿,闡明觀點,發表意見和建議。
全過程人民民主也寓于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之中?;鶎尤罕娮灾沃贫仁侨嗣癞敿易髦髦贫润w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制度創造。該制度尊重基層群眾的首創精神,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具有民主治理的法理基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終價值是,國家與社會的發展要依靠人民,發展成果必須普惠于人民,共享于人民!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之間具有內在聯系又相互支撐,是互為依存的統一體。民主選舉是保障人民民主權利實現的基礎,民主決策是實現民主管理的前提條件,民主協商是實現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的機制,民主監督是以社會視角、人民本位實現全過程民主的制度保障。民主監督是我國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主監督的形式也從專項監督、線下監督,逐步拓展到線上的社情民意征集,聚焦于中國共產黨各級黨委和各級政府的重點工作,通過線上線下向全民征集意見和訴求。民主黨派的會議、視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監督形式和渠道,黨委政府知情明政、協調落實、辦理反饋等機制日益完善,使民主黨派的監督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和具體落實。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多黨合作實踐邏輯
民主黨派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在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中,要立足于新時代使命擔當,為國家和人民貢獻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一)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我們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堅定對中國式民主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各民主黨派的政治自覺,一致的選擇。當今世界形勢復雜多變,中國正處于崛起與超越的時代,九三學社自成立以來,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砥礪前行歷經74載,在第二個百年奮斗征程上,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與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同事、好幫手、好參謀,將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和理念貫穿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社會服務各領域。
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要充分發揮多黨合作政治制度優勢。九三學社是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參政黨,始終遵循“愛國、民主、科學”精神。我們要立足于新時代使命擔當,創新參政議政方式,拓寬服務社會視角,以滿足人民不斷豐富的物質與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各個領域,全過程、全方位地貢獻智慧和力量。
(二)傳承九三精神,提高履職能力
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九三學社秉持的“愛國、民主、科學”精神之間有著系統的邏輯聯系?!毒湃龑W社成立宣言》中主張:“幫政治的民主與憲政之實施,實為救國要著,本學社同人,愿在自己崗位上,作此種問題之努力,促其實現。”九三學社在抗疫救災前線,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領域及科技創新前沿,始終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義,從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出發,以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目標,在公共政策制定與執行質量的提升方面獻計出力。
在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中,九三學社圍繞中共中央大政方針履職盡責。我們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整合全社力量,持續聚焦三江源保護、長江上游水利水電工程對全流域生態環境影響、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草原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經濟發展等重大課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在助力精準脫貧、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民主監督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界別優勢,打造“同心樹人”“亮康行動”“同心康?!钡壬鐣掌放?,拓展“九地合作”范域,開展“九三學社醫療救助鄉村行”“九三學社中央院士專家行”社會服務項目,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持。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九三學社進一步踐行“愛國、民主、科學”精神,更好地履行職責提供了基本遵循。正如《九三學社成立宣言》所昭示的:“本學社同人,即本‘五四’的精神,為民主與科學之實現而努力,始終不懈,謹此宣言。”九三學社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人民同赴,與民主同行。
(作者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人民民主 全過程 民主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