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共同”是“富裕”的旨歸
——訪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福建圣農控股集團黨委書記傅光明
本報記者 孫琳
一只白羽肉雞能夠撬動多大產值?
福建圣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農)創始人、黨委書記傅光明用38年時間,將一只白羽肉雞做成了亞洲最大的白羽肉雞產業集群,目前擁有20多家子公司及兩家上市公司,364座現代自動化養殖場,年肉雞養殖能力超6億羽,2020年實現產值600億元、銷售200億元……
這是一張來之不易的成績單,企業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在傅光明看來,38年只做一件事,沒有做不好的道理。
1972年,傅光明入伍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經歷7年部隊培養和4年武裝部工作經歷后,傅光明于1983年辭職,開始了養雞之路。
那時,剛剛下海的傅光明在湖南某縣城購買了600粒種雞蛋,然而,從未有過養殖經驗的他吃了苦果,種雞蛋放置時間過長,600粒雞蛋僅孵出一只小雞,還是只公雞。吃了啞巴虧的傅光明決定再次嘗試。聽說上海有種白羽肉雞生長得很快,他又再次奔赴上海。“3個小時看一次溫度計,6個小時翻動一次雞蛋”,傅光明在38攝氏度的屋子里一待便是一整天。這次,600顆雞蛋中有300只小雞破殼而出。
之后,他在家鄉創建了個體養雞場,這也是營業執照編號為“0001”的福建省第一家私營企業。
1988年,傅光明的一個客戶要求他把雞屠宰分割,整整1000只雞,傅光明帶著200個村民忙了3天。隨后客戶不停增加數量,傅光明開始琢磨引入自動設備。當時一套屠宰分割包裝一條龍的自動設備要1000萬元,手里沒錢的傅光明硬是把自己的7個雞場都抵押給了銀行。
因為設備先進,傅光明也幸運地拿到了肯德基的訂單,而且一簽就是10年。隨后麥當勞、德克士等品牌都找到了圣農。
回憶創業初期的這段經歷,傅光明認為,正是從軍時期的那段寶貴經歷讓他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在他看來,退役軍人有幾個特殊的品質:
一是具備令行禁止和雷厲風行的優秀作風,組織紀律性極強。二是經受過部隊培養后,具有高效的學習能力。三是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遇到難事往前沖,這對創業者來說至關重要。
然而,對于此時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圣農來說,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頭。白羽肉雞種源被西方企業長期壟斷,賣多賣少、賣什么價全由對方決定。2015年,美國禽流感泛濫,中國白羽肉雞引種進口被迫中斷半年,一次次的“卡脖子”讓傅光明下定決心進行白羽肉雞種雞研發,一億、兩億……九億,頂著巨大的發展壓力,傅光明不斷給研發“輸血”。
2019年,圣農總部來了一位供應商代表,他放話如果圣農再不停止研發,就立馬斷供種雞,還要求30分鐘內給出答復。傅光明緊急打電話咨詢專家,他問了兩個問題:“現在不從國外引,有沒有問題?”“10年、20年后,不從國外引,有沒有問題?”
得到肯定答復后,傅光明給“不速之客”的回答是:給你10分鐘時間離開圣農!
種源自主的回報不只掙回來的這口氣。2020年,盡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圣農出欄了5億羽雞,收獲了20多個億的利潤,在全球同行業來看也是最高的。
今天,圣農已經形成“自繁·自養·自宰·深加工”的閉環管理,專注主業不斷做大做強。已經交班二代的傅光明則將更多精力放在兩件大事上,一是企業“十四五”發展方向上,二是參與到鄉村振興這項偉大事業中去。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幫助別人,首先自己要足夠強大。”傅光明說,圣農“十四五”發展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擴大產能,將肉雞出欄量從6億羽提升至10億羽。其次是實現國內白羽肉雞原種的進口替代。三是持續推進綠色發展。四是打造數字圣農。
現代自動化養殖、現代化孵化、肉雞全自動宰殺,圣農生產設備、生產工藝已經全部實現自動化、智能化。“過去一個人只能養500只雞,還累得要命。現在一個人能養6萬只,一年還可以養6批。”傅光明表示,圣農正著力打造千億產業集群,致力于用五年時間成為一家科技驅動型的現代農業及消費品企業。
如何帶動閩北、江西、云南、貴州等多個對口幫扶地區實現鄉村振興則是傅光明思考更多的問題。讓產業鏈有機嵌入村集體,協助村里圍繞圣農產業集群興辦各類項目,傅光明以產業幫扶為村集體經濟“強筋壯骨”。
“圣農產業占福建光澤縣農業產值的90%,占其工業產值的80%、就業的70%、用電的60%、GDP的50%……因此圣農的責任是巨大的,只能做好不能變差。”企業發展到底為了什么?傅光明說,“共同”是“富裕”的旨歸,要將促進共同富裕嵌入企業內在發展邏輯,為推進共同富裕盡己之力,是國之所期、民之所望。
編輯:張紅晨
關鍵詞:傅光明 圣農 肉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