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在推進中醫藥應對變異病毒株的相關研究
央廣網北京12月16日消息(記者 門庭婷)12月1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近期中醫藥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邴媛媛介紹,10月中旬以來,國內多地相繼發生新冠肺炎本土聚集性疫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總體部署和當地需要,派出工作人員和中醫專家赴疫情發生地,支持中醫藥防治工作,推動中醫藥早期干預、全程使用、全面覆蓋。目前,各地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中,除個別少數特殊情況人員外,均普遍應用了中醫藥。
邴媛媛介紹,在新冠肺炎治療方面,中醫藥深度介入治療全過程,對輕型、普通型患者以中醫藥治療為主,改善患者發熱、咳嗽、納差、乏力等臨床癥狀,減少向重癥發展。對重型、危重型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人一策”,發揮中醫藥在退高熱、促進肺部滲出吸收、改善胃腸道癥狀等方面的療效,減緩或阻斷重癥向危重癥發展,促進重癥向輕癥轉變。針對部分康復患者出院后仍有乏力、納差、氣虛等癥狀,應用中藥和非藥物療法綜合干預,促進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在新冠肺炎預防方面,將中醫藥納入“四早”,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作用,指導各地結合當地氣候和人群體質特點,制定中醫藥預防方案。對集中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和次密接觸者,以“點開藥到”為目標,第一時間進行中醫藥預防干預,確保中藥“應服盡服”、“能服盡服”。將中醫藥預防延伸到封控社區及一線重點崗位人群,確保有需求的居家隔離人員和一線工作人員“愿服盡服”。各地組織成立中醫巡回指導專家組,定時到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和封控社區指導中藥預防,開展服藥隨訪。
另外,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中醫藥系統也開展了多項科研工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介紹,疫情暴發以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設立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中醫藥應急專項”,結合疫情不同階段特點和相關省科研工作的具體情況,設立了91個項目,圍繞疫病中醫證候分析、社區防控中醫藥干預、有效方藥臨床療效、恢復期患者康復、中醫藥作用機理等方面開展研究。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重點支持了8個中醫藥研究項目,主要開展預防、治療、康復、新藥研發和機理等方面研究,后續也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專項支持開展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關鍵技術及經典名方作用解析研究。近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設立了專項支持開展“中醫藥防治病毒性肺炎基礎研究”。
特別是在新冠肺炎恢復期康復方面,中醫藥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李昱指出,中醫藥對于患者心肺功能損傷、消化功能下降及睡眠情緒障礙等方面有較為明顯改善作用,已發布推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礙康復治療方案》。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副組長、廣州中醫藥大學附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介紹,在臨床救治過程中發現,新冠患者達到了第八版的出院標準以后,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干咳、乏力、胸悶、汗多或者肺部炎癥沒有完全吸收的癥狀,而且一部分病人睡眠障礙、飲食、情緒等方面問題也比較普遍。這部分患者從中醫角度分析,屬于肺脾氣虛、正虛邪戀,除了給予健脾益氣、養陰解毒的中藥之外,還配合中醫藥外治法、傳統運動和心肺康復訓練,在多地開展了太極拳、八段錦、針灸、藥物貼敷等療法,效果比較理想。
針對患者失眠、焦慮等精神癥狀,中醫辯證屬于肝氣郁結、血不養心,分別給予疏肝理氣、養心安神的中藥治療,同時配合中醫藥的外治法,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睡眠、焦慮和抑郁的情緒。張忠德建議,出院的新冠肺炎康復患者,如果仍然有癥狀,可以繼續服用中藥,堅持用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療法,促進康復,減少遠期的后遺癥。
近期,全球已有77個國家報告出現了奧密克戎變異株,中國國內也發現了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病例,對于中醫藥抗擊變異毒株,特別是奧密克戎株的應對措施,相關專家也給出了解答。張忠德介紹,感染德爾塔變異毒株的患者中醫征候以發熱、高熱、惡寒、頭痛、咽干、乏力、腹脹、食欲不振等癥狀為主,重癥患者出現氣喘、低氧、汗出不止等急性虛損癥狀比較明顯,而且比例比較高。在2021年5至6月廣州疫情過程中,共收治本土病例166例。其中,單純使用中醫藥治療的患者達到了118例,占比超過了71%,成功阻斷了57例有重癥傾向的患者往重癥轉變,效果非常好。
張忠德表示,近期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在國外有流行趨勢,中醫藥對于疫病的分型治療有它的一套機理,根據新變異毒株的臨床證候,主要的中醫四診資料尋找核心病機和發病規律,才能確定它的治療原則和處方用藥。目前對這個病的主要臨床表現,還在收集中,根據采集后的證候規律,發現和既往病例的區別,那么中醫藥的方案也很快會出來。
李昱表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在密切跟進疫情在我國相關地區的傳播情況,臨床救治開展到哪里,臨床科研工作就跟進到哪里,特別是注重中醫藥應對變異病毒株的相關研究,在推進中醫藥規范化、同質化救治的同時,更加注重積累更多的臨床證據,提高循證證據的級別,深化相關機理研究。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中醫藥 患者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變異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