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2地方政協全會掃描>主席談
鹽城市政協主席陳紅紅:錨定國家戰略新機遇 勇當沿海發展排頭兵
江蘇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鹽城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陳紅紅說: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著力塑造“繽紛百里”“生態百里”“藍灣百里”濱海特色風貌,努力把沿海地區打造成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經濟帶。《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去年12月已獲國務院批復。鹽城作為江蘇沿海承南啟北的連接紐帶,是江蘇沿海發展的主戰場,理應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為此,建議:
一是布局沿海地區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十三五”期間,江蘇綠色能源產業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為全國能源結構優化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江蘇能源資源對外高度依存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觀。建議充分發揮我省沿海地區風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產業。對綠色能源占比高的地區,在能源雙控考核中對新能源超過責任權重的消納量可抵算能耗總量。海上風電有望帶動我國形成萬億元級規模的海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目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標準提高、風電補貼退坡等因素,使風電產業布局空間受到壓縮。建議我省加快突破關隘,支持沿海地區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大基地,積極爭取該事項納入《國家深遠海海上風電規劃》,為國內國際集中連片開發海上風電提供“樣板示范”。
二是加快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建設。鹽城是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也是東部海江河湖聯動區重要節點城市。目前,淮河生態經濟帶河海聯動開發示范區核心區黃海新區集聚了一批產業鏈帶動性強的重大產業項目,與淮河流域及京杭運河流域的經濟產業體系高度融合、遙相呼應,濱海港更是在各級規劃中被明確定位為沿海重要能源港和樞紐港。建議加快推進淮河出海二級航道建設,支持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通榆河以東段疊加實施二級航道工程,加快打通淮河出海通道,實現真正意義的“直連出海、河海聯動”。統籌推進濱海港20萬噸級航道、濱海港鐵路支線以及沿淮鐵路等集疏運體系。加快在濱海港布局2000萬噸LNG、4×100萬千瓦火電、3000萬噸儲配煤、海上風電等綜合能源項目,為建設全國特大項目集中區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樣板,打造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和中東部合作發展先行區。
三是聚力創新引領構建產業新高地。長三角是一個大市場,大市場就要有大基地。鹽城有大的空間,可以考慮建設長三角產業一體化發展基地。建議省出臺支持我市長三角產業一體化發展基地建設的“一市一策”政策意見,全力支持我市打造長三角產業基地和黃海新區。加強與國家和上海市相關方面對接,爭取產業基地建設列入國家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年度工作安排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重點合作事項清單。沿海交通基礎設施薄弱,一直是制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的瓶頸,建議加快構建沿海一體暢聯的高速路網。盡快啟動臨海高速規劃研究,推進鹽臨高速前期進程,支持沿海地區疏港高速建設;推動建設沿海多層次一體化鐵路系統,盡快開工建設鹽泰錫常宜高鐵,實施新長鐵路擴能改造,加快推動沿海高鐵等項目前期工作,支持沿海地區疏港鐵路建設。
四是共同構筑沿海濕地綠色生態屏障。為全面落實“兩山”理論和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加快構建沿海濕地生態屏障。建議支持鹽城開展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建立海岸帶濕地生態修復工程示范標桿,引領海岸帶濕地自然遺產地保護修復方向,助力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遺產地申報。同時,進一步整合沿海濕地、森林、灘涂、生物多樣性等資源,建設黃海濕地國家公園,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世界遺產保護做出應有貢獻。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