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加減之中譜新篇
——上海市政協調整專委會設置為新年開局
人民政協網上海2月9日電 (本報記者 顧意亮)
教科文衛體委員會有260多名委員,要做“減法”;
學習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各有20名委員,要做“加法”;
地區政協聯絡指導組僅有18名委員,也要做“加法”;
……
新年伊始,經中共上海市委批準,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三十三次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政協上海市第十三屆委員會關于調整專門委員會(指導組)設置的決定》,857名市政協委員將在調整后的12個專委會“落戶安家”。
作為近20年來上海市政協專委會調整力度最大的一次,不會是一道簡單的“加減法”題。
記者在調整工作推進方案中看到,學習委員會和文史資料委員會整合為學習和文史委員會,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調整為科技和教育委員會、文化衛生體育委員會,經濟委員會更名為經濟和金融委員會,地區政協聯絡指導組更名為界別和地區工作委員會。
上海市政協黨組為之注釋——調整專委會設置,就是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人民政協的新定位新使命。按照中央和市委關于深化機構改革、優化政協專門委員會設置的決策部署,上海市政協工作機構進行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優化,確保專委會在黨的領導下協調一致開展黨的工作和履職工作。
既然不是簡單的“加減”,也并非單純的“拆分”,上海市政協做的是哪道題,求的又是怎樣的答案?
“因時而變”之“時”——全面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強化“四大功能”,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當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上海發展的戰略定位。上海市政協此番調整的專委會中,經濟和金融委員會對應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建設,科技和教育委員會對應科創中心建設,文化衛生體育委員會與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緊密相關。
在專委會主任們看來,經此調整,各專委會履職方向將更聚焦、專業特色將更彰顯,更加符合上海的城市定位和發展要求,將進一步提升政協同向給力、精準發力的質量和成效。
“因事制宜”之“事”——既著眼于專委會職能作用更好發揮,也更好聯系服務委員、組織推動全體委員更好履職。上海市政協把學習委員會和文史資料委員會合并為學習和文史委員會,則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賦予人民政協“凝聚共識”這一重要職能,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政協履職工作的中心環節,更好擔起“落實下去,凝聚起來”的政治責任。
即將成為“一家人”的學習委委員們和文史委委員們說:“全新的專委會,繼承了重視學習、重視文史資料工作這一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又能把歷史、理論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體現論從史出、史為論據、史論結合、學史明理的獨特優勢。”
今年是十三屆上海市政協收官之年,此時行“破、立”,更可見“魄、力”。為確保大局穩定,在具體推進實施過程中,市政協也為“乘勢而為”劃下了幾道路徑,突出一個“總”字,強化黨建引領,黨組抓總管總;突出一個“立”字,實行先立后破、立破并舉;突出一個“細”字,細化任務分工,加快落實到位;突出一個“專”字,緊扣專責主業,明晰履職重點;突出一個“聯”字,加強內外聯絡,做好對接;突出一個“穩”字,確保平穩順暢。
記者在采訪中,多次聽聞上海市政協主席班子成員們如是表述:“完成專委會設置調整,只是解決了‘面’上的問題,真正要發生‘化學反應’,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對此,上海市政協各專委會也賦予了“開局就是沖刺”更為豐富的內涵——把新的職責同現有職責有機整合,使之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疊加效應”。界別和地區工作委員會業已在聯系指導區政協工作的同時,歸口統籌協調界別工作,創新探索黨派團體界別在政協平臺更好發揮作用的載體,建立健全各黨派參加政協工作共同性事務的情況交流機制已經排入工作議程。
“推動界別工作活起來、實起來、強起來,市區政協貫通起來、協同起來、聯動起來。”在全新的工作思路下,上海市政協更好激活機體細胞、形成“界別活、全盤活”的嶄新局面可期。
編輯: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