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要聞
發揮人民政協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獨特作用
作者:許立坤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人民政協是我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組織,是黨協調我國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重要平臺,是黨加強與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以及各方面代表人士聯系的重要渠道。作為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政協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既責無旁貸,又大有作為。
在凝聚共識上發力,將黨中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志轉化為社會共識
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是人民政協履職工作的中心環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意志,也是新時代對人民政協凝聚共識的新要求。人民政協應發揮自身優勢,將黨中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志轉化為社會共識。
在政協委員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揮人民政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作用,首先要在各級政協委員中凝聚共識。各級政協組織高度重視政協委員的政治學習,建立學習座談會制度,組建學習座談小組,健全常委會會議集體學習等學習教育培訓制度體系。各級政協組織可以利用好這些學習平臺和制度安排,引導各族各界政協委員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深切領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黨的民族工作開創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其次,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政協委員的各項履職活動中。包括在各種協商會議、考察調研、走訪看望、提案辦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談心談話中,引導政協委員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再次,組織委員開展民族工作專題視察,深入一線,加深對民族工作的了解、認識,加深對黨中央民族工作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面向社會傳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發揮人民政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作用,還要發揮政協委員橋梁紐帶作用,在群眾中傳播共識。首先,發揮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機制、平臺作用,推動政協委員積極主動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宣傳新時代黨關于民族工作的方針、政策,宣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各專門委員會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融入聯系服務委員和界別群眾之中。“委員講堂”是十三屆全國政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一項創新舉措和履職實踐。創辦以來,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品牌效應不斷釋放,凝聚共識效能不斷提升。目前,許多省、市政協組織也都開設了“委員講堂”。其影響力越來越大,成為政協委員聯系團結界別群眾、面向社會正面發聲、凝聚和傳播共識的一個新的機制化平臺。可以充分發揮“委員講堂”作用,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重大專項宣傳工作列入“委員講堂”。其次,拓展傳播共識渠道。鼓勵、支持委員在履職工作中和關鍵時刻亮明身份,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和影響力,面向社會及時宣傳黨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方針政策,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再次,整合政協有關網站、新媒體、委員移動履職平臺等資源,形成傳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合力。
廣泛聯系團結港澳臺及海外華人華僑,匯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能量。通過港澳臺及海外僑界政協委員,拓展同港澳臺、海外華僑華人中的有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各界人士交流交往。引導委員及有關團體積極推廣、傳播中華文化,宣介中國的民族政策。
在建言資政上發力,推進國家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人民政協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有所作為,就要在建言資政上發力,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通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推進國家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通過政治協商協助黨和政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完善民族工作政策。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職能,就是針對國家大政方針和地方的重要舉措,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進行協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黨的民族工作創新發展,就是要堅持正確的,調整過時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眾合法權益。各級政協組織可以根據“堅持正確的,調整過時的”的指導方針,圍繞民族工作中的一些重大問題舉行專題協商會議,形成意見建議,提交給各級黨委、政府參考。如十三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如何“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行協商交流,就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議。
通過民主監督對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新思想、新要求、新政策的情況進行監督。各級政協組織可以通過會議監督、視察監督、提案監督、專項監督等形式,圍繞當地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制定民族政策、開展民族工作中,是否能夠把握好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在尊重和包容差異性的基礎上著力增進共同性;是否能夠把握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引導各民族始終把中華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否能夠把握好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主動傳播中華文化,同時尊重各民族文化;是否能夠把握好物質和精神的關系,通過改革發展凝聚人心和力量,等等。
通過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積極主動地向黨政領導機關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建設性意見。各級政協組織可以組織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圍繞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完善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妥善處理涉民族因素的事件、防范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等重大問題,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
(作者系廣西社會主義學院教授,中國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理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廣西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
編輯:朱建華
關鍵詞:中華民族 共同體 意識 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