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學校美育,十八大以來,先后出臺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文件,教育部與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建設兵團,簽署了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備忘錄。各地方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建設有序推進,美育師資穩定增長,美育活動蓬勃開展。在實踐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制約中小學美育教育發展的瓶頸、短板亟待破解、補齊。
一是思想認識上有偏差,片面化、應試化、技能化的傾向嚴重。或將美育局限于音樂、美術等藝術學科教育,忽略其他學科的美育內涵的人文之美、科技之美,或將美育發展混同于學生的道德發展,忽視科技之美、藝術之美,或將美育教育狹隘地理解為考試、競賽和考級,單純以分數、等級衡量美育教育質量,重視美的技能,忽視美的精神培育,美育的啟美立德樹人的綜合性功能沒有充分重視和彰顯。
二是師資配備上有缺口,數量少、不齊備、不專業的情況突出。美育師資欠賬多、缺口大,藝術學科教師在教師總數和專業專任教師中的占比都不高,城鄉差異、校際差異也比較大,城鄉薄弱學校學生只能享受“打折的藝術教育”。限于師資缺口,校本課程和地方美育資源開發舉步維艱。
三是硬件保障上有差距,數量缺、不配套、質量次的情況普遍。校園文化建設同質化現象嚴重,真正有品位、有特色的學校占比還不高。學校美育教學所需設施設備也有很大的不足,美育器材配置和場地設施條件均待改善,美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為緩解學位壓力,有些學校將美育功能室改作教室,嚴重影響美育教學活動的開展。
四是制度落實上有短板,外援難、考核難、聯動難的情況存在。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難度大,與文化團體、培訓機構的合作往往因收費和安全等原因被叫停。考核評價落實難度大,美育質量監測和督導制度實施乏力,藝術學科納入中考范疇推進力度也不夠大。美育教育部門聯動難度大,宣傳、文化等部門及文藝團體組織的活動與學校關聯不大,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為學生提供美育服務也未落到實處。
為此,建議:
一、 進一步凝聚美育教育共識,以美育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和在思政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大張旗鼓地宣傳美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引導廣大教育工作者爭做美育工作者,明確以美育人重任。引導家長著眼孩子的終生發展和一生幸福,重視美育教育,改變短期的功利性教育目的。在全社會營造關注美育、重視美育、支持美育的良好氛圍,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塑美育育人價值。
二、 進一步優化美育師資隊伍,專兼結合。貫徹落實《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全面加強美育教師隊伍建設。要按照編制管理辦法和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定期招錄、補充美育教師,做到應配盡配。加強美育教師的培養培訓,讓專職教師“回流”專任崗位,讓兼職教師參加適崗培訓“回爐”淬火,提升全體教師人文素養適應美育教育需要。
三、 進一步改善美育教育條件,增量提質。各級政府要主動擔責,多方籌措資金,提高中小學藝術專用教室的配備率,改善藝術教學器材和課外活動場地條件,實現保障條件的升級換代。要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引導文化部門、文化團體和有資質的培訓機構與學校聯合辦學,解決美育資源不足、活力不顯等難題。學校要因校制宜,著眼“小而精”不求“大而全”,提高藝術器材的使用效率,在堅持育人導向、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前提下,實施“一校一品”“一校一特”。
四、 進一步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形成合力。加強學校美育組織領導,建立由政府主導、教育牽頭、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學校美育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落實好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各項具體任務。要完善美育評價機制,將學校美育工作成效納入績效管理和學校評定范疇,著力將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結果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將初中畢業生藝術素質測評結果計入中考成績,將普通高中藝術課程納入學業水平測試并作為高考藝術專業錄取依據,讓評價機制成為推動美育教育發展的指揮棒。要加強課程建設和美育研究工作力度,為美育教育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湖南省委會副主委、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