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 王金晶)網絡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和快捷,同時也存在著潛在的負面影響,具體表現為:現實生活中的市儈、低俗、惡俗等現象在網絡上常常出現,有些青少年沉溺于網絡影視、電子游戲、網絡直播等網絡娛樂文化,精神變得虛無,理想信念喪失,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有些網絡上宣揚的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封建迷信等小眾文化,往往使青少年價值觀扭曲,社會責任感缺失。全國政協委員陳德列數了網絡環境給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陳德認為,以上問題產生的原因在于:網絡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網絡監管力度不足,網站責任制度不夠完善,學校有關網絡素養教育不到位等。
陳德建議,健全網絡法律規范,加強網絡環境監管。遏制網絡上的負面影響,急需健全網絡相關法律制度,明確網絡消極文化的評判標準、進一步明晰低俗內容的界定標準,這樣有利于執法者依法嚴厲查處網絡違法犯罪行為,避免“擦邊球”行為成為“漏網之魚”。還要建立網絡監督機制,強化社會監督,由政府相關部門整合社會力量,建立網絡監督組織,及時發現網絡中負面信息,及時進行查封屏蔽。提高網民政治道德素養,提高其辨別是非的能力,加大對群眾監管舉報的獎勵,使消極文化始終處于廣大網民的監督之下而無法存身。
陳德提出,要完善網站責任制度,提高過濾封堵技術;倡導網絡文化建設,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在技術手段的輔助下,通過青少年網絡素養的提升,進一步提高青少年對網絡消極文化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