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列委員就規范大型民營企業經營風險防范于化解在聯組會上發言 記者 姜貴東 攝
南存輝委員就支持新能源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在聯組會上發言。 記者 姜貴東 攝
經濟保持恢復發展
葛紅林委員:過去一年,我國不僅取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全球領先的成績,而且為保障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從很大程度上講,得益于我國不斷積累的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的強大基礎支撐。我們要更加堅定不移地支持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的發展,實現中國經濟運行在世界經濟的起伏之上。
江浩然委員: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呈現了穩步提升的態勢,說明我們能夠在關鍵時刻穩得住。在取得的成績面前,李克強總理也指出“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必須爬坡過坎”,并直接指出現存問題,這種“知己知彼”的心態,讓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更能保持一種冷靜客觀的狀態,一定能夠頂住壓力過難關。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為企業雪中送炭,助企業煥發生機”,這匯聚了民心,給予市場主體信心,并對經濟發展做了立體式的布局。
朱建民委員:政府工作報告中多處提到支持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發展,要助企紓困,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今年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優先安排小微企業,對企業提高現金流和運營效率有重大利好。此外,國家將培訓提高職工技能,我相信此舉對于促進大學生就業、提高企業員工素質、滿足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會有重大推動。
李文海委員:民建始終注意在議政協商過程中反映和呼吁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的困難和需求。報告提出要為企業雪中送炭,助企業煥發生機,回應了我們的關切。接下來我們將持續關注如何把助企紓困的各項政策落實落細落到企業頭上,以減稅降費的“減法”換來企業發展的“加法”,實現市場活力的“乘法”,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周建平委員:今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目標由去年的6%下降至5.5%,我認為非常務實、客觀,這是把中國面臨的機遇、潛能、風險、挑戰等綜合考慮,再配以恰當的政策工具以后的一個目標。面對如此嚴峻的經濟形勢,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攻堅克難,團結一致,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吳以環委員:政府工作報告專門提到要“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支持企業家專注創業創新、安心經營發展”。我們希望在調研與實踐中能形成更多思考和經驗,政府要努力為民營經濟搭建學習交流合作平臺,各地區形成合力,不斷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經濟結構和區域布局繼續優化
馬立群委員:政府工作報告號召各方面共同努力,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為糧食生產及輸出大省,黑龍江擔起護衛“大國糧倉”重任,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為更有底氣、更為安全的“中國糧倉”作出應有貢獻。建議加大對黑龍江農產品加工業、大豆種植和農業科技支持力度。
蘇華委員:政府工作報告重民生、務實效、有溫度,字字句句都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其中關于職業教育,我建議要堅持以產業發展戰略需求為導向,圍繞高端裝備、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產業,深化產教融合,建設產學研一體化的職教聯盟、行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讓更多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讓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輩出。
崔玉英委員:報告部署今年工作把“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體現了穩字當頭、以進固穩的施政智慧。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總結提煉“晉江經驗”20周年,建議中央選取若干民營經濟發展基礎好、體制活的省份設立民營經濟發展試驗區,支持其以傳承弘揚“晉江經驗”為主線,先行先試、改革創新,進一步掀起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熱潮。
陳際瓦委員:建議進一步加大對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的支持,將列入《“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的北部灣港重大項目視同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在北部灣規劃設置海洋傾廢區,加快海洋環保設施建設,滿足港口建設發展需求;從國家層面加快印發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進一步明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支持。
田向利委員:過去一年我國經濟增長位居世界前列,發展“量能”不斷提升,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都實現了新突破,主要預期目標和重點任務全面完成,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建議把有限的資金投向那些能夠增加有效供給、補齊發展短板的領域,防止資源浪費、重復建設。
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
李彥宏委員: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將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切實履行新時代賦予政協委員的職責使命,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在基礎研究、基礎技術和底層創新上下功夫,圍繞關鍵技術領域提前布局、長期投入,力爭在技術專利數量、賦能千行百業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提升我國在核心科技領域的競爭優勢。
楊培君委員: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加重視創新驅動發展。報告中提到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等政策,這些政策將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廣大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力度。
王健委員:科技創新是我們實現大國復興尤其是奔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報告提出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等,可見國家對基礎研究的重視,這有利于鼓勵科研人員潛心鉆研。這些舉措所產生的合力必將助推我國科學技術水平再上新臺階。
肖新光委員:我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滿信心。網絡安全領域需要實時應對網絡威脅發展變化,為數字化變革提供保障,需要不斷進行方法框架深化、知識工程迭代、產品能力升級。同時,對報告提出的“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感觸非常深刻,校企聯合對網絡安全領域非常重要,可以更好夯實人才隊伍基礎,保證輸出一流網絡安全的產品和服務。
王偉明委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感到,要實現中醫藥產業升級也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比如促進道地藥材數字化認證,進行全鏈條式質量管理。用生物技術滿足從治病向延長人類生命周期、提高生活質量轉變的需求。推動中藥材產業向品質導向、科技賦能、智能引領、產學研用金結合的新模式發展。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
蔡慶鋒委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外貿外資平穩發展。鑒于綜保區、自貿試驗區內保稅維修新業態發展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引領作用發揮不充分,我建議:明確試點內容、下放審批權限,持續開展保稅維修和再制造業創新試點工作。以政策創新為導向,堅持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積極引入新技術、新工具和新理念,結合海關監管模式創新,促進業態融合創新。
朱鼎健委員:保持經濟發展,要靠有活力的企業來實現。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給企業松綁,“放水養魚”,持續改善營商環境,為企業保駕護航,讓企業把精力用在跑市場而不是跑審批上。同時,還提出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取消和下放審批事項的同時,落實監管責任和措施。
鞏富文委員:切實用好“改革”這個法寶,推動司法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加強司法責任體系建設,完善“四類案件”監督管理機制,構建科學合理、規范有序、權責一致的司法權運行機制。用好智慧法院建設成果,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執法辦案深度融合,提高司法質量、效率、公信力,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敖劉全委員:政府工作報告持續釋放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強烈信號,特別是提出的“深化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和社會力量幫扶”“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加快發展”“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一攬子重大舉措,更是體現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邊疆民族地區的特殊關懷和大力支持,為我們破解西藏發展問題給予了金鑰匙,更加堅定了我們同全國一道邁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信心和決心。
盛茂林委員:過去一年,我國經濟發展保持全球領先,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這些成績的取得,再次有力地證明了“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我們要進一步強化發展意識,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助力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以高質量履職服務高質量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
駱沙鳴委員:建議加快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發展第三方綠色制造服務中介組織,提升綠色制造的服務能力。完善綠色信息化互通平臺和綠色創新共享平臺,并加強綠色技術的創新研發和產業化市場化應用,推動高耗能行業節能降碳。通過市場價格杠桿和綠色金融政策引導促進制造業的綠色研發、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制造、綠色營銷,促進綠色消費,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助力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
夏先鵬委員:報告在穩增長、助企業等領域,不僅有實招,還大力出新招,不僅善于制定政策科學決策,還樂于聽取意見廣開言路。我注意到,報告提出加大重要河湖、海灣污染整治力度,更加重視海灣的生態治理,我認為很必要、很迫切。海灣污染治理,是涉及發展理念、政策措施、執法司法、科技研發、教育引導等多領域的系統性工作,期盼中央能盡快出臺具體方案。
鐘茂初委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認為,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應當借鑒“清潔發展機制”來推動東部-西部地區之間的協作,即東部發達地區在西部欠發達地區實施減排項目,以代替其減排責任。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2030年”是一個全國視角的碳達峰時間點,但全國各地發展程度不同的地區,各自的碳達峰時間點應當不同,建議以人均GDP1.4萬美元為衡量依據確定各地區的碳達峰門檻。
張水波委員:雙碳目標下,綠色發展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民法典創造性地納入了“綠色原則”,但有效落實需將此原則納入各行業的具體管理辦法中。工程建設行業是一個物資和能源耗費巨大的行業,碳排放約占全部碳排放的40%,管理好建設行業碳排放對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建議《綠色建筑技術導則》增加可落實的激勵和約束措施,進一步“細化”和“硬化”其強制性和操作性。
張利文委員:推動內蒙古自治區由化石能源大區向清潔能源大區轉變。建議對內蒙古區域重大生態治理工程與高標準風光新能源基地重大項目建設進行統籌規劃,優先列入國家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重大工程。鼓勵國有企業牽頭參與基地建設;支持內蒙古打造高端化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支持國有企業依規合伙設立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金;支持內蒙古發揮科技創新對新能源基地建設的支撐作用,設立黃河流域污染防治和高質量發展聯合研究中心。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李微微委員:在百年變局和疫情交織的復雜形勢中,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始終保持中國的節奏,全力辦好中國的事情。隨著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村消費市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和升級。建議國家繼續夯實基礎、抓好引導、加強監管,充分激發農村消費市場潛力,更好構建新發展格局。
蔡金釵委員: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大力抓好農業生產,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穩產保供工作,這些舉措對于穩定糧食市場價格、提高農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對于我們從事農產品精深加工的企業來說,農產品的穩定供應,能夠讓企業更好地服務于“三農”,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貢獻。
王水委員:政府工作報告充分體現了對民生的高度關注,詮釋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將有力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加速前進。特別是其中提到,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提高30元和5元,這對病患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福利。居民醫保補助增加,將進一步減輕患者負擔,老百姓在健康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就更滿了。
劉筱敏委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推進全民閱讀”。近年來,省市區縣的公共圖書館事業快速發展,各種形式書店不斷出現,農家書屋持續發展,人均閱讀量有所提升,但是距離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建議持續加大全民閱讀宣傳。提高數字閱讀資源供給,適應互聯網發展新形勢。提高圖書館精準服務能力,優化圖書資源,將圖書服務下沉到農村、街道和社區。
李瑛委員:政府工作提出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社會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讓我由衷贊嘆。還需在協同發展中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進一步有新舉措,如醫保可對高齡老人的門診費用增加報銷;推進醫院護工對患者專業化護理,國家有關部門制定護理員收費標準,解決了普通家庭及獨生子女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