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高楊)數字鄉村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進程,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在本次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朱立鋒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進一步發掘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潛力 全面助力數字鄉村建設的建議》。朱立鋒認為,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將徹底打破傳統的生產生活模式,通過全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數字鄉村建設帶來全新的破局思路和發展紅利。
朱立鋒說,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擴大鄉村振興投入,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國家相繼出臺的指導性政策為新時期工業互聯網賦能數字鄉村建設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提供了思路。
朱立鋒說,事實上,數字助力農村脫貧在實踐中有著成功案例的,但與此同時,仍然存在頂層設計缺失、資源統籌不足、基礎設施薄弱、區域差異明顯等諸多深刻影響數字鄉村建設進程的痛點和難點,亟須進一步發掘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數字鄉村建設中的巨大潛力,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對此,朱立鋒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以工業互聯網“賦能”鄉村生態服務建設。持續深入推進線下幫扶智能柜+線上消費幫扶平臺并行發展,在全國性范圍內建立智能零售網格化服務體系,不斷加大智能零售服務終端下鄉進村工程,進一步助推城鄉數字經濟融合發展。二是以數據治理“賦值”鄉村治理能力建設。大力支持中國電子等國資央企發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產業資源優勢,推進數字幫扶模式,統籌建設數字鄉村與數字城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融合體系,縮小貧困地區城鄉“數字鴻溝”,推進城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三是以云平臺“賦智”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鼓勵相關企業在國家鄉村振興局文化幫扶政策的指導下,構建“鄉村中國”云平臺,搭建云應用和基礎服務平臺,探索“產業互聯網+文化教育+電商直播”融合應用模式,打造面向全國幫扶企業及消費者的應用場景解決方案,實現數字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