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張春莉)近日,央視一套開年大戲《人世間》熱播,眾多觀眾及業內人士好評如潮。《人世間》是由著名作家梁曉聲先生原著改編,2019年原著獲得茅盾文學獎。張凱麗委員應邀在該劇飾演了一個非常正能量、樸實可愛的曲秀珍書記。其真實、樸素的表演風格,深受觀眾熱棒。
“這部現實題材電視劇能深受歡迎是意料之中的,從劇本、導演、演員到視覺畫面等,都營造出了原汁原味的氛圍,還原了百姓身邊的生活氣息,讓大家能迅速產生共鳴。而這正是現實題材文藝作品的魅力之所在。現實題材文藝作品帶給人的溫暖比其他題材更真實、更有溫度,也更震撼心靈。”作為中國國家話劇院的一級演員和飾演過多部情感大劇的著名文藝工作者,張凱麗如是表示。
為更好助力現實題材文藝作品創作,張凱麗建議:
扎根基層,加大采風力度、把握采風方向。創作的基礎是要把根牢牢植在百姓的土壤之中,采風是必不可少的。各級文聯組織都會定期組織文藝工作者進行采風,應該持續堅持下去,不僅力度要加強,更要注意方向,真正以人民為中心,真正扎根基層,了解百姓生活的真實狀態,而不是去山清水秀的地方走走過場那么簡單。
近些年來,相關部門在現實題材作品扶持方面給予了很大的力度,也確立了一些項目,為藝術家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這樣的支持能否再大一些?比如資金的投入額度再多一些;將扶持的時間條件放寬,讓藝術創作有更寬松的時間、空間,精雕細琢非常重要。
電視劇《人世間》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央視一套晚間黃金時間的播出,讓更多人能看到該劇。所以,傳播平臺至關重要。電視臺應拿出更多時段、互聯網平臺應拿出更多空間向現實題材作品傾斜,并讓利給百姓,讓更多人有欲望、有條件去觀看;劇院、影院應拿出更多時段及場次給現實題材戲劇、電影作品;稅務部門也應相應降低稅收比率進行激勵。
如今,現實題材電視劇已經很多,而文藝作品不只是有電視劇,觀眾喜聞樂見的其他藝術形式也還是有一定需要滿足的空間,數量和質量都要提高。
以人民為中心,真正沉下心來搞創作,不以名利為目的。文藝院團在考核時、各大獎項在評選時,一定要制定更加嚴格的標準及舉措,使文藝工作者用心出好作品,而不是靠資歷、靠名氣、靠流量就能輕而易舉通過考評、獲得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