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高楊)《“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建設健康信息化服務體系,醫院信息化建設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與醫院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緊密相連,并影響著中國衛生信息化戰略的實現。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司富春針對醫院信息化提出《關于推進全國醫院信息共用體統建設的建議》。
司富春說,我國從1978年開始利用計算機進行病史存儲、檢索和分析;1994年至2002年,是以醫院管理為重心的一體化HIS應用的“拓荒”階段;到2002至2003年全球遭遇SARS病毒,我國更進一步意識到醫院信息化的重要性,自此2003年至2008年,我國的醫院信息化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主要以臨床業務和電子病歷為重心的應用階段;2009年至今,醫院信息化建設進入以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為重心的新階段。我們國家的醫院信息化預算投入,每一家醫院少則數萬,多則百萬甚至更多,如果所有醫院投入疊加將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數字。而且每一年還要進行軟件更新及升級這樣的持續投入。
現實情況是,雖然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全國醫院的信息卻不能共用,這不僅大量浪費投入,更主要是不利于我國醫療事業發展。司富春提出,制定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實施方案,破除信息壁壘,促進數據共享互認十分必要也刻不容緩。
司富春建議,建設全國醫院統一應用軟件。由政府牽頭開發,不斷升級,當然這個需要投入較大資金,但是從國家層面看這個是一個非常節約的方案,因為信息化時代,每一家醫院都要在此方面進行投入,許許多多就是重復投入,就會浪費大量的經費,所以整體國家還是會節約大量的資金;建設全國統一信息平臺。國家衛健委可以提供軟件系統全面質控國家各個醫院的情況。根據不同級別醫院制定不同的質控管理模式,遠程全面管理,通過體系了解多方面多方位情況,而患者在統一的系統查閱不同醫院的檢查結果,全國認證相關檢查,避免重復檢查;建設國家全民醫療大數據庫。醫院可以在體系內緊跟國家的大趨勢大方針。通過體系了解國內外信息,引領協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