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6日,星期六,晴
早晨4點50分起床工作。
兩會期間,民進界別組的工作安排、各種媒體的采訪,幾個專欄的約稿,特別是每天的手記,的確很忙。記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的生動踐行,傳遞政協的力量、傳播黨派的智慧,這也是委員代表的職責之一。晚上稍晚一點休息,早上稍早一點起來,就成了我這20年個人的“兩會時間”。
今天上午的會議安排是民盟、民進委員共商國是。為了今天活動的主持組織,我早早用餐完畢,就開始進入會場做相關的準備工作。
上午9點,共商國是活動準時開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統戰部部長尤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蔡達鋒,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陳曉光,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新成,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大會秘書處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根據會議安排,我擔任會議的主持人。
第一位發言的是民盟中央副主席、著名數學家田剛,他就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打造世界教育和人才高地提出幾點建議:一是加快大灣區城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粵港澳三地高效便捷流動。二是建立粵港澳三地科教資源共享與合作機制,推動產學研更好發展。三是將大灣區大學的籌建列入國家重點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加快大灣區大學的籌建。目前,粵港澳三地每百萬人口擁有的高校約2.64 所,遠低于紐約、舊金山和東京等灣區的比例。
接著發言的是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民進安徽省主委李和平。他曾經擔任過安徽省教育廳廳長,對于教育問題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他的發言呼吁在《教師法》修訂中更加重視教師權益保障,厘清“教師是受國家委托、從事公共教育服務的專業人員”的身份地位,明確教師工作的公共屬性,確認教師的教學自主權等基本職權,強化教師福利待遇保障,實行編內、編外教師統一的工資標準,在“法律責任”中增加對相關部門人員不作為、瀆職、侵害教師權益行為進行懲戒的條款,讓《教師法》“長出牙齒”。
民盟湖南省委主委楊維剛就《加大勘查力度,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發言。他提出,我國是全球最大礦產品生產國、消費國和貿易國。但目前勘查找礦工作面臨許多問題,一些地方把找礦開礦當成“政治包袱”,甚至以“破壞生態環境”為名“一刀切”。沒有把“礦產資源安全”上升至“糧食安全”同等的政治責任高度。一些地勘單位積累了隊伍龐大、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等系列錯綜復雜的歷史矛盾問題。為此,他提出要認真落實關于促進地質勘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把礦產資源納入國家重大安全計劃,加大勘查找礦支持力度,有針對性地加大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勘查評價力度,建立戰略性礦產地儲備制度。同時,加大基礎地質研究力度,提高深部資源探測能力,加大先進開采技術開發應用。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進河北省委會主委張妹芝委員是中學教師出身,曾經擔任河北省教育廳領導和國家督學。針對貫徹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還面臨的突出問題,她提出要開創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局面,婦聯、關工委、教育部門、宣傳部門、村(社區)等政府和社會力量都要各負其責、協同配合,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要讓家庭教育回歸生活教育本位,教育孩子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要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對家庭教育指導培訓行業的監管,避免其成為社會資本的新逐利點,盡快建立家庭教育教師專業資格標準和準入制度。通過購買服務、稅務政策調節、發放專項補助等方式,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家庭教育公共資源的開發。
民盟吉林省委主委、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楊安娣就后冬奧時代中國冰雪經濟發展問題提出建議。她認為,乘冬奧之東風,開啟全面建設冰雪強國新征程,是后冬奧時代冰雪經濟發展的應有之義,要堅持冰雪經濟思想引領,強化冰雪強國戰略統籌,大力培育中國冰雪文化,著力構建現代化冰雪經濟體系,制定“冰雪絲路”建設指導意見,破解冰雪經濟發展中的資源和要素瓶頸。
民進湖南省委會主委、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碧靈委員就《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守護好一江碧水》發言。他指出,長江是我國重要生態寶庫,是中華民族發展重要支撐。為守護好母親河,全國人大2020年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從實施的情況來看,一些工作仍有差距,長江保護修復仍有短板,長江水環境仍存在多方面污染風險,建議完整準確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內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探索人大監督與民主監督貫通銜接,共同為長江大保護貢獻力量。
民盟天津市委副主委、天津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劍萍委員就深入推進“雙減”必須多樣化辦好中等職業教育發言。他提出,“雙減”工作實施半年多以來取得顯著成效。要確保不反彈不回潮,必須關注家長學生的現實需求和底層邏輯。為此,他提出要多樣化辦好中等職業教育,擴大綜合高中數量,增加高中階段優質資源供給,建立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立交橋”,讓家長學生看到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成長路徑更寬更好;完善初中后普職分流政策;依法實施中考改革,提高中考的統一性和科學性。
最后發言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副主任、民進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委楊靜華。作為民族地區的政協委員,她就補齊邊疆民族地區公共衛生服務短板,鞏固脫貧攻堅戰偉大成就作了發言。她提出,2022年是進入脫貧過渡期的第二年,部分脫貧地區公共衛生基礎薄弱,基本診療設備落后陳舊、更新慢,基本藥物配送率低,脫貧人口仍普遍缺乏健康知識和健康習慣養成,傳染病、地方病防控壓力仍然很大,邊疆地區還面臨“外防輸入”壓力。為此,她建議從國家層面支持邊疆民族地區衛生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持續加強健康教育打造長期穩固“衛生國防”體系;把解決好脫貧地區嚴重傳染病和非傳染病防治、公共衛生短板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重要內容,把疾控和公衛領域建設工作納入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的重要內容。
八位委員發言之后,栗戰書委員長作了重要講話。在充分肯定和具體呼應了委員的發言之后,栗戰書委員長高度評價了民盟和民進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為支持畢節試驗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接續奮斗、久久為功,為脫貧攻堅和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栗戰書委員長指出,過去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這也凝聚著包括民盟、民進在內的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奮斗,希望民盟、民進積極建言獻策,以實際行動迎接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一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進一步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轉化為“兩個維護”的自覺行動。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三是在服務大局中更好履職盡責,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凝心聚力。
中午12點20分,接受《光明日報》記者羅旭的專訪,就建立人才強國的問題,談了我的一些思考與建議。許多素材與觀點讓羅旭感覺比較系統深刻,其實這是集體智慧,由于去年民進中央就“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做過相關調查研究。
中午1:00,《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海客“兩會對話”播出了我的專題節目《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中午1:30分,接受中央電視臺網絡視頻采訪,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深入推動全民閱讀和我關于建立國家閱讀節的提案進行交流。
下午3點,參加民進組會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張雨東副主席主持下午的討論。
楊靜華、陶凱元、魯修祿、左定超、蔡秀軍、焦斌龍、張震宇、張金英、雷鳴強、謝雙成、史貽云、黃震、張濤、張帆、姜軍、王偉明、包安明、鄭福田、羅永章、朱曉進、胡衛、何志敏、張頤武等23位委員先后發言。
大家表示,完全贊同李克強代表國務院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百年未有大變局這個背景之下,政府工作報告既深謀遠慮又關注當下,既鼓足干勁又穩字當頭,既有放眼大局又細致入微,是一個難得的好報告。表示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兩會”精神,積極投身到國家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中,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在凝聚共識和建言資政上雙向發力,以高昂奮進的姿態,迎接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
委員們也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建議。在教育方面,有委員建議將報告中“規范民辦教育發展”的表述修改為“支持與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有委員建議政府工作報告中能超越民生謀劃教育,因為教育不僅僅是一個民生問題,而且是更重要的影響和決定民族復興的大事,需要從國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要從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高度去謀劃;有委員建議對于有勞動能力的農民進行全員培訓,使廣大農民掌握一技之長,提高農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能力;有委員建議大力培養面向制造業的人才,多培養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有委員建議積極推動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培養創新人才,提升對科技創新重大突破的支撐能力等。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有委員建議加快落實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建議;有委員建議盡快出臺農村畜禽散養污染治理的法規,依規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有委員建議進一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理順煤價和電價關系,促進電力市場發展,發揮好市場配置電力資源的作用;有委員建議充分考慮內蒙古自治區作為能源輸出省份,在生態環境、產業調整方面的迫切需求,多支持、多關注、多支援。
在社會民生保障方面,有委員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降低育齡婦女生育的經濟成本、時間成本、工作機會成本和健康成本構建一個產后有關愛、有健康、有保障的生育友好型社會。
此外,在經濟發展方面,還有委員分別提出支持貴州打造“四區一高地”,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支持,建立防止經濟脫實向虛的長效機制,發揮財政政策的主動作用和貨幣政策的保障作用,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支持海南本土種業發展,完善科技特派員工作機制和激勵機制,清理就業過程中對學歷、性別、年齡的歧視,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等。
下午的討論很熱烈,一直到5點半,整整兩個半小時,一直沒有休息,23位委員先后發言。
會議室邊上就是餐廳。會議結束以后直接用餐。
昨天小組秘書送來了2021年全國政協讀書活動積極分子的證書和獎品。這兩天太忙,一直沒有時間打開看。晚餐后回到房間,終于有時間翻看了:一張簡樸的證書和一套商務印書館《辭源》。這是鼓勵我們繼續好好讀書呢。
晚上寫兩會手記。
晚上9點多,邊跑步邊觀看重播的新聞聯播節目和新聞1+1。正好看到白巖松講政協新聞出版界別組熱議總理報告中“深入推進全民閱讀”的內容為止。白巖松也是“中國閱讀三十人論壇”成員之一,還記得他在論壇舉辦的“閱讀推進社會公平”主題沙龍中強調公共圖書館對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作用。這些年來,我們大家都在持之以恒地呼吁著,期盼全民閱讀能夠更好地為明天奠基。
晚上10點,瀏覽今天的報紙。《人民政協報》記者呂巍對我的提案的報道《電商平臺不應成為盜版書銷售的新土壤》引起了許多委員的關注。有出版機構發來了一些盜版的證據。
《新京報》發表了我的政協筆記專欄文章《全國政協常委朱永新:建立國家閱讀節,仍然是我的“1號提案”》。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發表了記者吳陽等的報道《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朱永新:“雙減”之下要建立校外教育機構公共服務購買機制》。
晚上10點半完成了人民政協網的兩會日記。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
洗漱后看了兩本圖畫書:一本是《我說話像河流》(加拿大喬丹.斯科特文,西德尼.史密斯繪,啟發童書館出品),另外一本是《外婆的藍色鐵皮柜輪椅》(劉毛寧文圖,浪花朵朵出品)。
這兩本書都是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2021年引進的書籍,講述的都是一個小男孩的故事。前者是講一個口吃的男孩如何在父親的幫助下成為了不起的詩人;后者是講一個偷錢的孩子如何在外婆的寬容與理解下,自己去解決成長中的煩惱。我主張成年人也可以讀一些圖畫書,其實這些書也都是非常棒的教育書籍。
晚上11點10分休息。睡前讀書,枕書而眠,是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