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劉喜梅)“我國省際邊界地區廣泛,但除相互間具有較強帶動性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外,大都遠離經濟中心的輻射、地處邊緣區是經濟發展的‘洼地’,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且區域間協調發展難度較大。”全國政協委員、民建福建省委會主委吳志明對此十分關注。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省際邊界區域發展取得較大進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一定的支撐作用,但省際邊界區域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交通便利性、通達性低,財政相對困難,大多數邊界縣(市)的財政年度收入都在10億元以下,人才相對匱乏。
吳志明認為,邊界縣域應摒棄“北門戶”“南大門”的地域思維,主動融入接壤發達地區發展規劃,加強產業協作、資源互補、勞務對接、人才交流,實現省際交界地區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良性互動,徹底打通省際邊界節點、堵點、斷點,暢通大循環,加快生產要素流動,構建區域大市場。
吳志明建議,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邊界縣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重點,支持推動邊界縣市高速公路、高鐵和海陸港建設。支持邊界縣市創新產業協作模式,積極推動相關政策有效對接。推行“行政飛地”,邊界縣域與周邊鄰近省份縣域抱團發展,由強扶弱,統一實施“結對子”幫扶,在資金、項目、人才等方面幫扶邊界弱縣可持續發展。統一推動鄉村人才戰略,推動綠色經濟連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