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李冰潔)
你聽說過“馬約拉納”嗎?
這是一種費米子,它的反粒子就是它本身,1937年,埃托雷·馬約拉納發表論文假想這種粒子存在,因此而命名。
作為一名凝聚態物理學家,高鴻鈞帶領團隊所研究的,就是這種叫“馬約拉納”的粒子。在凝聚態物質中,人們曾嘗試在多種系統中發現它,但是具有非常大的難度和挑戰性。高鴻鈞和團隊利用極低溫—強磁場—掃描探針顯微系統,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觀測到馬約拉納任意子。2018年8月17日,這項研究成果由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
為研究馬約拉納任意子,哪怕是除夕夜凌晨一兩點鐘,高鴻鈞實驗室里的燈都亮著,液氮儀器也在運轉著。“為什么我們在春節假期的晚上工作,因為這種粒子像個‘幽靈’,怕光怕電怕聲音,平時會被噪音和振動掩蓋掉,過年路上沒有汽車、夜深人靜的時候,它就出來了。”高鴻鈞的話語中透著一絲神秘,仿佛馬約拉納任意子不是一個物質,而是一個有生命的孩子。
對于假期依然工作在實驗室,高鴻鈞從來沒有一絲怨言。他認為這是一個科技工作者應有的責任與擔當。“這樣才能讓我們在這個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國家物理學的發展,甚至是為世界物理學的發展,做出歷史性的貢獻。”高鴻鈞說,他對科研工作始終堅持這樣一個初心。因為中國強,首先要科技強。
除了一線的科研工作外,高鴻鈞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科普,他將其比喻為在高原上建高峰:“沒有廣大群眾科學素養的高水平,就沒有科技創新的高水平,也就沒有科技強國。”高鴻鈞認為,科普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國家科技水平的高低。
回顧本屆政協履職這幾年,高鴻鈞努力踐行著調查研究、建言獻策的職責,在政協這個大平臺上積極發揮科技界委員的作用。從科研工作,到科普工作,再到科技管理服務工作,高鴻鈞都深入一線。“說實話、講實情、干實事”,高鴻鈞說,只有深入基層調研,才能更有實效、有針對性地建言獻策,在新時代的新征程里,做出科技界委員應有的貢獻。
高鴻鈞的辦公桌上,擺著一個很有意思的鼠標墊,那是一張經典的合影,里面有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狄拉克、波爾這些創造現代科學基礎的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高鴻鈞用這張鼠標墊激勵著自己,他笑著說:“我希望,下一張合影里有中國人,有我們中國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