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委員記者 楊建平
我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當時國家在建設推動和平,于是,父母給我起名叫“建平”。從小學到大學,乃至工作中,總遇到和我一樣叫建平的人。
十三屆全國政協公示委員名單時,我發現叫“建平”的委員有好幾位,其中一位和我的姓名一字不差,都叫“楊建平”。
還記得第一次開會,我在尋找那個“同名同姓”,他也在尋找“跟我一個名字的人”。我先找到他房間電話,打過去,我自報家門:我是另外一個楊建平。他在電話里愣了一下,接著哈哈哈大笑,說“我也正在找你”。一見面,竟然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都是五九年生人,長相氣質、興趣愛好、所學專業頗多相近。
從此,就成了“微信熱聯”,工作學習,無話不談。他在香港中聯辦,常常就“一國兩制”等重大問題在媒體發表評論文章,我每期必讀。而且讀完必向他匯報讀后感。我參加政協書香活動的讀書體會、讀書筆記,也第一時間和他分享交流,他的捧殺和棒殺,我都照單全收。
去年十月,我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調研,認為應該有計劃組織港澳的青年學生到這里參觀學習,尤其是在現場觀看,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民族自信。于是,我和他商議共同提出一件提案。這件提案也得到了教育部高度重視,并很快給我們回復辦理情況。
兩個“楊建平”共同提出一個提案,也算是政協委員里一段佳話吧。
今年兩會,他又聯系我,想提交一個關于大力發展中醫的提案,我們倆一拍即可——由他執筆,提出關于破解中醫發展困境的思考,我也提了一些淺薄建議,最后,提煉出“增進對中醫的認知和自信,用中醫的標準衡量中醫,培養愛中醫懂中醫的人才,挖掘中醫寶庫”等具體建議。
他把自己結集出版的評論文章《回歸“一國兩制”的初心》簽名送我,落款寫道:我也叫建平!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生產資料協會會長 聯系人:徐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