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何方)“工作環境和氛圍堪憂,村醫們身兼數職,他們是健康宣傳員、疫情防控員、全科醫師,還是24小時應診的急診醫師;公衛資金發放不透明、監管不到位,導致截留克扣,村醫反映申訴困難;身份定位不清,是集體性質,還是個體經營?……”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原主任張澍向記者展示了一封封村醫來信。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原主任 張澍
“因病返貧致貧等問題仍然是鞏固農村脫貧攻堅成果最大的隱患,也是鄉村振興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張澍直言,我國的醫療衛生體系在抗擊重大疫情、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薄弱的基層公共衛生系統在面對重大疫情時仍難免百密一疏,有時甚至存在不少漏洞。
張澍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窘迫”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基層醫療機構不能有效認識及分流患者,人員無序流動,大醫院醫療資源擠兌,人群聚集,最終導致疫情迅速擴散。
“我們必須把用病痛和生命作為代價換來的經驗和教訓,轉化成規律性認知和系統性的應對能力,健全從上到下的公共衛生防疫網絡,而與廣大農民守望相助的村醫則是這一網絡里的網底。”張澍呼吁,要從強基層入手,建立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規模性因病返貧的長效機制就必須多舉措提升鄉村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解決好村醫的基本待遇和養老保障,以優惠政策吸引更多高學歷、高水平的衛生技術人員在農村從事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張澍表示,應強化村衛生室管理和建設,筑牢網底。在財政負擔明確的情況下,落實以村衛生室為主導的,村一級公共衛生防疫體系。落實首診報告制度,使其切實擔負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基層責任。
在村醫保障方面,張澍提出建立村衛生室城鄉社區醫療機構一體化財政負擔制度,強化公益性服務,優先保障實現村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鄉村醫生執業法規和工作考核制度,包括鄉村醫生執業范圍、設備配備、身份認定、報酬、第三方監察制度、勞動量科學評估等;由監察機構將公衛補貼直接打入村醫個人賬戶,防止經費被無故克扣。解決鄉村醫生收入和生活的基本保障問題,建立財政負擔的養老保障機制,同時通過為鄉村醫生發放生活補助等方式,解決好老年鄉村醫生的保障與生活困難問題。
另外,張澍建議,應加強村醫培訓,提升村醫隊伍整體素質,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鄉村醫生執業法規和工作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