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李讜:完善我國社區居家養老體系

2022年03月11日 22:12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asdasfasfasfasf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1日電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65歲人口為1.91億人,占全部人口的13.5%,在“十四五”期間這個數字預計達到14%,中國將進入深度人口老齡化社會。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社區居家養老成為絕大多數老年人的養老方式。然而從實踐看,我國社區居家養老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全國政協常委李讜表示,我國養老服務缺乏上位法,養老標準尚不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和標準體系有待完善。養老服務領域法規和標準的制定主要集中在地方層面,缺乏國家層面的統一監督和規范。截至2019年,我國已發布和在研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國家標準3項,發布行業標準1項、省級地方標準49項,現有標準主要集中于機構養老服務領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標準較少,國家標準甚至為零,存在較大漏洞。

社區居家養老人才隊伍不足,服務水平不高,內容不夠豐富和多樣化。公開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數量不足30萬人,距離達到《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培育1000萬養老服務人員”的目標有巨大提升空間。當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服務內容較為單一,主要是基本日間照料護理。調查顯示,老年群體在日常生活照顧、緊急救助、精神慰藉等方面呈現出日益增長的需求?,F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存在明顯供需錯位,精神關懷嚴重不足問題。

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盈利能力較差,人力成本較高,管理和運營經驗不足。一是社區缺乏自我造血功能。調研發現,月收入不足五萬的社區養老機構占據一半以上。而在所有收入中,政府補貼占據主要部分,政府補貼占總收入50%以上的驛站高達40%。二是人力成本高。護理員工工資低、工作壓力大,使得養老護理員不僅招收難度大且流失率高。三是缺乏專業對口的管理型人才,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存在管理水平低下,基本無經驗可循的現實狀況。

為更好滿足廣大老齡群體的社區居家養老需求,探索兼具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全國政協委員李讜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完善社區居家養老領域法治和標準體系建設。一是積極推進落實《“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力爭在未來5年內,大城市老年助餐服務逐步覆蓋80%以上的社區。二是持續完善養老領域立法規范。根據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建議相關部門盡快開展專項研究,十四五期間出臺相關行政法規,并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內容進行量化。三是加快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體系建設。開展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評估,完善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相關標準建設,進一步規范社區養老服務市場行為。

優化服務供給,加強社區居家養老人才隊伍和服務品質建設。建議國家將居家養老作為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專項加快推進,加強服務供給制度化建設。一是通過開發養老領域專業教材,設立養老“照護師”資格認證,加大專業化人才培養等措施解決我國社區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數量和質量欠缺問題。二是以養老需求為導向,逐步健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系統、老年人個人信息和社區居家養老需求信息庫,開展多樣化、針對性強的智能養老服務。三是優先在養老社區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完善養老社區的基層診療體系和轉診體系,通過提供個性化體檢、健康管理等高附加值醫療服務打通異地就醫醫保結算。

豐富服務主體,落實政策支持吸引社會力量進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市場。黨的十八大以來,一些地方意見取得經驗,上海目前已經形成一套完善的居家養老模式,可以加以借鑒。一是建議財政部門加大財政投入比重,通過資源整合、置換、租賃等方式對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加以建設或改造,切實緩解社會資本進入社區居家養老領域的經營成本。二是通過政府、企業、個人等多方面共同籌資的方式,將資金補貼、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補貼和優惠政策真正落實到位。三是鼓勵和扶持社會組織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運營養老服務項目,形成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者結合協調聯動機制,更好滿足社區居民養老服務需求。(文/王珊)

編輯:羅文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 原创国产中文AV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 | 亚洲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电影 | 欧美日韩国产色综合一二三四 | 亚洲欧美丝袜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