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建立健全種業政策支持體系>發言摘登>部委回應
部委回應丨農業農村部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我國種業發展有了很大進步。農業用種安全總體有保障、風險可管控。目前,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為95%,畜禽、水產核心種源自給率分別超過75%和85%,為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供了關鍵支撐。總的看,在“有沒有、保生存”的種源方面有保障;在“好不好、高質量”方面,有些品種跟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不足、科技自主創新水平不高、企業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還較突出。
去年,中央出臺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戰略高度,要求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推動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提出“一年開好頭、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十年實現重大突破”的總體安排,部署了資源保護利用、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升、市場凈化五大行動,明確了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對今后十年種業發展進行系統科學務實的頂層設計。
一年多來,農業農村部圍繞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需要,全力以赴推進種業振興,實現良好開局。在種質資源保護上,開展了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新收集農作物、水產資源6.6萬份,新發現畜禽品種資源18個。國家作物種質庫、海洋漁業生物種質庫已建成并投入運行,資源長期保存能力分別達到150萬份、35萬份,國家畜禽種質庫已批準立項。在創新攻關上發布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我國首批自主培育的3個白羽肉雞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填補國內空白。在企業扶優上,從全國7000多家農作物種業企業中篩選了70家,培育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的企業陣型,加快打造種業振興骨干力量。在基地建設上,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80億元;優化調整實施制種大縣獎勵政策,從2021年起資金規模增加到20億元,加快提升基地現代化水平。在市場凈化上,全國人大作出修改種子法的決定,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侵害植物新品種權司法解釋和加強涉種子刑事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我部提高玉米、水稻品種國家審定標準,啟動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打出一套保護種業知識產權的組合拳。
今年是種業振興打基礎的關鍵一年,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大食物觀為指導,統籌推進作物、畜禽、水產、微生物種業發展。重點加強農業種質資源普查保護和鑒定利用,啟動實施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研究部署新一輪育種聯合攻關,加快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梳理畜禽水產種業企業陣型,開展重大品種研發和推廣后補助政策試點,建設南繁硅谷等育制種基地,加強種業監管執法。同時,推動落實黨政同責要求,務求在種質資源保護、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升和市場凈化方面都取得新進展。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