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聞 >國際
西方對俄羅斯制裁已超8000項,內容逐漸離譜……
中新網4月2日電 (孟湘君)從寵物貓狗到植物,從去世100多年的柴可夫斯基到富豪們的游艇豪宅,一個多月來,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的制裁,讓人大開眼界。
與其說是制裁,不如說這是借機對俄羅斯發(fā)動赤裸裸的排擠和脫鉤。截至4月1日,2014年來俄所遭受的制裁,已高達8000多項,其中大部分,是過去一個多月來新增的。
然而西方國家并無罷手之意,新一波制裁,正陸續(xù)上演。這一次,它們要把字母給“開除”出字母表……
【字母“Z”的奇幻之旅】
此前,進入烏克蘭執(zhí)行特別軍事行動的俄軍裝備,涂上了“Z”字符號。這代表“為了勝利”,俄語發(fā)音中的首字母為“Z”。俄軍還涂刷了代表“真理的力量”和“任務必將完成”的字母“V”。
俄居民為表支持,在汽車上貼上“Z”標志,把社交媒體用戶頭像換成含相關元素的圖,女孩們用這個字母做美甲裝飾,電視臺主持人也身穿“Z”字T恤做直播。
“Z”字大流行,讓西方國家坐不住了,支持“Z”就是支持俄羅斯,必須制裁!
于是乎,德國柏林、巴伐利亞州、下薩克森州等多地宣布,禁用帶拉丁字母“Z”的標志。任何人在抗議中或建筑物、車輛外部展示“Z”符號,或面臨罰款,最高坐牢3年!
據(jù)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報道,歐洲國家紛紛行動起來,立陶宛提出法案,公開展示字母“Z”將被罰300至500歐元;捷克規(guī)定,出于宣傳目的展示“Z”的行為,是刑事犯罪;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正制定法案,禁止公開展示親俄符號,包括“Z”標志。
默默存在了150年的瑞士蘇黎世保險公司,突然宣布在網上移除該公司“Z”標志,以免“被誤解為支持俄羅斯”。
就連一直以“Z”為一款可折疊手機標識的三星公司,都開始在品牌中放棄使用字母“Z”。還有一家奢侈品公司,因為展示的首飾外形像“Z”字,遭到西方客戶的憤怒批評……
除了“Z”,遭殃的據(jù)稱還有“R”、“P”、“O”。如果真要將這些字母全都“開除”,有網友就表示不解,那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的英文名“Volodymyr Oleksandrovych Zelensky”,要怎么寫呢?
【只是長得像,都不行!】
“傻傻分不清楚”,那就一律拿下!
3月28日,隨著斯洛文尼亞駐烏克蘭大使館恢復正常工作,令人意外的一幕出現(xiàn)了。
斯駐烏代辦博斯蒂亞納·萊斯亞克對媒體表示,原本該使館在基輔升起了斯洛文尼亞國旗和歐盟旗,以表明正常復工,但沒過多久,烏克蘭國民警衛(wèi)隊就找上門了。
而烏方提出的“整改”要求,是讓斯方撤掉自己國家的國旗。其理由是,斯國旗與俄羅斯的白、藍、紅三色國旗外觀相似,不易分辨。
上為斯諾文尼亞國旗,下為俄羅斯國旗。↓↓
嗯,遠看的確相似,但問題來了,一、這旗掛在斯洛文尼亞使館門口,和俄羅斯有關系嗎?二、斯國國旗上有自己的國徽,與俄國旗并非完全一致。
然而,只是為了“不引發(fā)誤會”,一個主權國家的駐外使館竟被提出降旗這種荒唐要求,而這個國家還默許了!
是不是已經有點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味道了?但這還不算完。
【禁止俄人員登喜馬拉雅山?】
據(jù)英國廣播公司(BBC)3月29日報道,烏克蘭駐印度使館近日發(fā)出外交照會,呼吁尼泊爾禁止俄運動員攀登喜馬拉雅山。
報道稱,2022年以來,18支探險隊獲得了尼泊爾旅游部門頒發(fā)的春季攀登海拔6000米以上山峰許可證。135名登山者中,有1人來自俄羅斯;另有8名俄登山者,獲準攀登較低海拔的山峰。對此,烏方認為,應禁止9名俄羅斯人攀爬喜馬拉雅山。
尼泊爾官員則回應,喜馬拉雅山脈是“全球資產”,他們將繼續(xù)向合法合規(guī)的運動員,發(fā)放許可證,這一政策不會改變。
種種亂象顯示出,西方的“恐俄”、“反俄”風氣已達到了一個何等夸張的地步。反對關于俄羅斯的一切就是政治正確,任何可能引發(fā)懷疑的行為,都將遭受不成比例、不合理的懲罰。
這種明顯濫用制裁的現(xiàn)象,不僅未得到控制,近來反而被大肆鼓吹,愈演愈烈,也讓俄羅斯成了全球被制裁最多的國家。
小編近期查看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網站發(fā)現(xiàn),2014年至2022年3月18日,西方對俄制裁已超7000項。然而,過了不到兩周,俄方遭受的制裁升至8000多項了。
【制裁“回旋鏢”反傷歐美】
事實上,對俄全方位的遏制,尤其是能源等產業(yè)的制裁,已讓歐美嘗到被“反噬”的滋味。
近幾個月來,歐美汽油價格飛漲,刷新歷史紀錄。美國《洛杉磯時報》報道,反俄制裁,導致美國人生活成本加速上升,燃料、食品、生活必需品等更貴了。美國一些地區(qū)的司機不得不另辟蹊徑,前往墨西哥蒂華納,為車輛加上廉價汽油。
美國《國會山報》援引民調指出,逾四成美民眾認為,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是導致油價上漲的罪魁禍首。35%的美國人表示,他們不得不減少購買雜貨,才能負擔得起加油。
類似情況也出現(xiàn)在西歐國家。
近日,西班牙馬德里爆發(fā)大規(guī)模示威,抗議燃料和食品價格上漲;德國、希臘也出現(xiàn)類似抗議活動。
在法國,漁民、公路司機架起臨時路障,抗議油價飆升。一些農民也把拖拉機開到街頭,封鎖交通以示威。
當?shù)貢r間3月28日,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視察時,據(jù)稱就遭到一名男子質問。
據(jù)俄媒報道,該男子當面向馬克龍抱怨,加一箱油要140歐元,眼睜睜看著燃料價格兩天內就漲了30歐分。按以前收入,自己能過上有積蓄、能度假的體面生活,如今卻儼如一個“低收入員工”。不知道馬克龍是如何回應這些問題的。
【俄羅斯人表示,生活將繼續(xù)】
相比西方民眾的憤怒,俄羅斯民眾究竟如何看待制裁,一些民調也許能說明問題。
全俄上門調查“FOMnibus”邀請1500名受訪者參與的調查顯示,44%的受訪俄羅斯人認為,制裁“將對俄產生積極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在預計制裁將產生積極后果的人群中,39%的受訪者認為進口替代將增加,6%的人認為經濟將整體發(fā)展,4%的人認為工作崗位數(shù)量會增加。
此外,38%的受訪者認為,俄與西方的經濟、文化和體育聯(lián)系,將在未來三年內恢復。
而俄民意調查機構“社會輿論”基金會發(fā)起的調查顯示,49%的俄羅斯人相信,該國生活會在三到五年后變得更好。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制裁 俄羅斯 國旗 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