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魏際剛:從七方面統籌推進基礎設施現代化
自4月底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來,多地重點工程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在西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藤峽水利樞紐、滇中引水等水利工程有序推進。
對此,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副主任魏際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引領性產業,中央近期關于基礎設施建設的定調,為穩定經濟增長預期釋放出更加積極的信號,將為實現全年穩經濟、穩增長提供強勁的動力支撐。
就如何推進基礎設施現代化進程,魏際剛提出了7點建議。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讓人民充分享受到基礎設施發展的紅利。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施工和運行緊緊圍繞人民的需要,充分考慮各類弱勢群體包括老年人、女性、兒童、殘疾人、精神病人等訴求。
二是戰略引領,適度超前。統籌增量和存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優化基礎設施空間布局、功能配置、規模結構,創新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維護、更新等各環節發展模式。增強基礎設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撐保障能力。
三是完善體系,優化結構,科學規劃、總體設計。統籌點線面網、城市農村、東中西、沿海內陸、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國內與國際等,做好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的銜接。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著重提高基礎設施的供給質量和效率,更好地發揮基礎設施的協同效應。
特別是加強以運用新科技、滿足新需求、促進新消費、創造新模式、形成新動能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促進協同,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牽引作用,推動新型基礎設施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正確處理基礎設施間替代、互補、協調、制約關系,強化資源共享、空間共用、互聯互通。
五是綠色智能,安全可靠。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廊道、岸線、地下空間等資源,加強生態環保技術應用。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應用,加快形成適應智能經濟和社會需要的基礎設施體系。
六是政府主導,市場主體。構建以財稅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科技政策、環保政策等組合的基礎設施發展政策體系。健全中央與地方投資聯動機制,優化政府投資安排方式。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
七是深化改革,營造環境。著力解決制約基礎設施發展的制度性瓶頸,暢通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投資的渠道,形成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界定好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運營、維護等不同環節的屬性,明晰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加快完善基礎設施領域的法律框架以及監管體系,為相關市場主體營造公平、公正、開放、透明的良好營商環境。(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林春霞)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基礎設施 發展 魏際 統籌 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