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聚民意 解難題 多商量 達共識
——山東省單縣政協成立政協委員商量室 創新探索協商議政品牌
十五屆山東省單縣政協,在破解“兩個薄弱問題”、打造“有事多商量”協商議政品牌上積極探索、創新先行,在全縣22個鄉鎮(街道)成立政協委員商量室,豐富基層政協委員履職平臺,彰顯政協協商特色,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一、 勇于探索,緊跟履職新時代
為充分發揮基層委員作用,豐富基層委員履職平臺,更好地引導他們參與基層協商,單縣在各鄉鎮(街道)成立了政協委員商量室,并將這項工作納入本屆政協重點工作之一。通過這一平臺,組織引導廣大政協委員,深入一線察民情,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訴求,積極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協調關系、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凝聚共識工作。
二、 強力推進,搭建履職新平臺
山東省單縣縣委高度重視和支持政協工作,耿振華書記針對商量室成立工作進行了專門批示:“縣政協站位高遠、積極作為,創新探索工作品牌,打造政協委員商量室,請各鎮街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全力支持。”
前期,在謝集鎮、萊河鎮等部分鄉鎮成立了政協委員商量室示范點。通過3個月的實踐,商量室在化解矛盾、協調關系、收集民意等方面取得較好的成效。5月12日,單縣政協召開全縣政協委員商量室成立工作會議,明確了政協委員商量室的主題是“聚民意、解難題,多商量、達共識”,要求各鄉鎮按照“六有”成立,并組織委員圍繞鎮域經濟社會發展、矛盾化解、達成共識等等開展“商量”活動,確定每周日為“商量日”,將這項工作在全縣全面推開。同時,制定了督導方案,由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帶隊督導商量室成立和運行情況。
全縣各鄉鎮(街道)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以黨委書記為組長、鎮長為副組長的工作專班,在人員、經費、場所、設施等方面全力保障,克服辦公用房緊張難題,進行高標準打造,為政協委員開展“商量”活動,提供了硬件完善、氛圍濃厚的良好環境。
三、 積極作為,突顯“商量”新成效
商量室成立以來,共接待群眾1200余人,化解矛盾269件,收集社情民意108條,幫助群眾辦實事、好事200余件,真正成為了黨委政府的“好幫手”、委員履職的“新平臺”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
“好幫手”助力發展。各鄉鎮(街道)商量室積極圍繞黨政關心的、群眾關切的、社會關注的問題深入走訪調研,共開展主題“商量”活動23余次,為發展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有效助推了黨政工作開展;積極組織引導委員圍繞疫情防控、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熱點難點問題,傳遞黨政聲音,為群眾解疑釋惑,為發展匯聚力量、凝聚共識,得到基層黨委政府的高度認可和支持。
“新平臺”引領履職。商量室的成立,讓鄉鎮(街道)政協履職有遵循、推進有抓手;讓基層政協委員履職有平臺、作為有渠道,改變了以往基層政協履職松散現象,讓“年委員”成為“常任委員”。基層政協委員以商量室為依托,履職熱情高漲,圍繞熱點難點、“急難愁盼”問題深入基層“商量”,聽取民聲、收集民意、協調關系、化解矛盾,充分發揮了政協委員的優勢作用。
“連心橋”共促和諧。商量室積極向黨委政府傳達民意訴求,真正解難題、除困擾,把黨委政府的溫暖和關懷送到了群眾的心坎上,增添了基層治理的溫度。工作中,不但解決了一些日常矛盾,更有效化解了一些積難問題。如,謝集鎮江小廟、劉樓兩村的土地糾紛十幾年一直沒有徹底解決,經過商量室多番調解,最終妥善解決;萊河鎮許河村的失修道路,經過商量室的積極爭取,目前正在進行硬化,商量室工作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認可,逐漸形成了有問題到商量室來反映、有矛盾到商量室來化解的良好工作氛圍。
下一步,山東省單縣政協將繼續打造好、使用好、推廣好政協委員商量室,推動“有事多商量”常態長效、提質增效,為基層協商民主提供實踐經驗,不斷提升政協履職水平。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商量 政協委員 履職 民意 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