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減稅增貸見實效——陜西中小企業紓困見聞
新華社西安6月14日電題:減稅增貸見實效——陜西中小企業紓困見聞
新華社記者 雷肖霄、張博文
截至4月末,陜西省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7%;截至5月末,陜西省轄內各級國庫共辦理留抵退稅金額406.21億元,受益企業5.84萬戶;端午假期,陜西九個市區的監測企業銷售額實現增長……在各項穩經濟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資金流起來,成本降下去,市場熱起來,陜西省對市場主體的減稅增貸成效正在顯現。
步入西安科迅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這是一家專注于綠色節能環保專用設備制造的高新技術中小企業,也是陜西省首批認定的“科技小巨人”企業。
“我們生產的設備主要用于基建、能源等行業的污水污泥處理,市場需求大,符合綠色節能的發展趨勢。但與此同時,作為中小型制造業企業,我們也面臨上下游供應商眾多、生產周期長、現金流緊張等挑戰,在疫情下尤為明顯。”西安科迅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耿鋒說。
3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多地散發,許多像西安科迅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一樣的制造業企業嚴重承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降至47.4%,制造業景氣水平連續下降。
“正常生產受到影響,賬面上的現金只能支撐一個月左右,企業開辦二十年第一次遇到這么大的坎兒。”耿鋒回憶道。
現金流緊張使一些制造業企業陷入困境。在人民銀行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指引下,陜西省各金融機構紛紛對市場主體進行金融“輸血”,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企業進行評估后,陜西省秦農銀行通過科技類普惠金融快速授信審批分兩筆給予企業共2500萬元貸款;西安銀行、浦發銀行西安分行、昆侖銀行西安分行等也給予了企業支持,不但滿足了我們因疫情影響帶來的迫切融資需求,而且融資成本也較往年明顯降低。”耿鋒介紹。
隨著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企業紛紛復工復產。“五一”、端午雙節期間,西安科迅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依然忙碌。1至5月,該企業產值達3000多萬元,海外的訂單源源不斷。“這多數都是4月復工以來的成績。”耿鋒說。
“貨幣政策為穩經濟創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截至2022年4月末,陜西省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4.57萬億元,同比增長11.7%。其中,制造業、科技創新、普惠小微等領域貸款增速均顯著高于各項貸款增速。”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貨幣信貸管理處副處長申建文說。
金融紓困為市場主體注入活水源泉,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則是用“真金白銀”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西安點扣軟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數字化創意產品為核心的互聯網企業,公司員工平均年齡26歲,目前已開發影像工具類、休閑娛樂類、色彩創意類等多款具有影響力的互聯網移動應用產品。
“疫情影響下,企業營收下降,房租、人工支出面臨較大資金壓力,國家出臺留抵退稅政策后,我們積極提交退稅申請,在西安高新區稅務局等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3天內完成退稅340余萬元,減輕了公司日常經營的資金壓力,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西安點扣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曹征說。
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國庫處副調研員孫婧介紹,截至5月31日,轄內各級國庫共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6.88萬筆,金額達406.21億元,受益企業5.84萬戶。
企業穩則經濟穩,在紓困“組合拳”下,消費市場也逐步復蘇。陜西省商務廳數據顯示,端午假期商務監測企業銷售額達5.99億元,較“五一”假期同比下降幅度收窄4.1個百分點,此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餐飲服務業也正重拾信心。
“店鋪里的生意正在好轉,期待這個夏天來西安的游客能越來越多,我們越忙碌越幸福!”“90后”餐飲店老板李誼軒說。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企業 西安 紓困 陜西省 減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