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重視數字時代“文化儀式”在兩岸民間共建文化“共同體”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心靈契合。傳統節日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重視這個領域的傳承與交流,有利于兩岸同胞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漢聲邁出端午直播這一步的價值,首先是在當前島內民進黨當局“逢中必反”的強大壓力下,漢聲主動創建了一場很重要的兩岸同胞共同參與的“文化儀式”。漢聲創始人黃永松在直播中說得很好:“好好過節本身就是在做文化傳承。”參與這場文化儀式,實際上是臺灣同胞在確認自己和大陸同胞一致的身份和雙方文化同脈的文化禮俗儀式,兩岸網友在充滿情感交融的互動交流中也再一次確認了大家共享的身份與文化,那就是我們同根同源,都是中華兒女。如果漢聲后續能持續在一些中華傳統重要節日開設節慶文化線上分享活動,大陸這邊也能有越來越多類似的活動出現,那么兩岸就會逐漸產生一種圍繞著傳統文化進行的“媒介化”傳播的象征性網絡,進而在民間層面建構一種文化“共同體”。筆者以為,這種文化“共同體”將超越政治層面的意識形態區隔和阻礙,使兩岸民眾能夠進行最為直接、也最為深入的溝通和交流。
漢聲主動擁抱線上直播的另一層面重要價值是,我們欣喜地看到,臺灣傳統文化機構開始主動擁抱互聯網平臺,技術賦權打破了信息傳播的壁壘,數字文化給傳統文化帶來了保存、創造以及有效傳播的可能,也給兩岸民眾的文化交流帶來了新的契機。中華傳統文化之前在吸引兩岸青年群體這個部分存在困難,又由于兩岸各自使用社交媒體的不同,無法產生持續的互動。這兩個問題的解決都有賴于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技術讓我們構建世界、角色和故事的能力空前提升,同時內容受眾可以即時參與其中。這使得內容的豐富性、體驗性和可變性大大增強。舞臺式、廣場式、頻道式、集中模式,也被數字化的便攜式、碎片式、點播式的散點模式替代。
文化基因承載著中華燦爛文明,延續著兩岸歷史文脈,維系著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創新是讓中國由東方文明古國到世界文化強國的關鍵。傳統文化資源雖然豐富,但表現形式卻需要兩岸民眾尤其是兩岸青年更加主動地來參與創造。從VR博物館、動漫到手游,大陸青年已經積極主動擁抱傳統文化,這也必然是吸引臺灣青年更有效的途徑,讓傳統文化透過好的流行產品融入他們的生活日常,讓兩岸青年有深層次的共同經驗分享。深度耕耘中華傳統文化和民間工藝的漢聲擁抱互聯網,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文化傳播品牌和平臺加入其中,創造出更多產品去吸引兩岸青年參與其中,拉近彼此的距離,這些產品本身就是兩岸青年的共同生活經驗,對于未來的兩岸心靈契合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實踐證明,緊緊抓住“文化+青少年+互聯網”等關鍵詞語,吸引兩岸青年參與其中,有助于增進兩岸青年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廣泛運用互聯網,全媒體全方位傳播,有助于擴大傳播力影響力。數字文化塑造了新時代兩岸民眾的共同生活經驗,而共同生活經驗構成了新的兩岸關系的結構,也會使得這種結構具有新的動力。
(作者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兩岸關系研究所副所長)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6月18日 第 08 版)作者:唐樺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兩岸 文化 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