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會議新聞
推動數字化和綠色低碳化協同發展
6月2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分組討論中,數字經濟在推動實體經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作用,引起了與會常委的普遍關注。
“提升數字管碳、減碳創新能力支撐,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賴明常委給大家算了一筆賬,“據相關行業協會測算,全國50萬臺燃煤鍋爐煤炭消耗占全國25%以上,200萬臺數控機床設備負載率不足40%。通過推動上云開展運行監測、能效優化等服務,預計可使燃煤鍋爐能耗降低3%,數控機床利用率提升8%,直接經濟效益可達數百億元。”
賴明常委認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數字經濟通過信息化技術,賦能能源、工業、建筑、交通、農業、服務業等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社會總體節能降耗減污,正是轉方式、調結構之要。
張震宇常委也認識到數字化在傳統交通領域的重要意義,他建議積極推進交通運輸信息化和智能化進程。他提到,我國公路上貨運車輛的空駛率將近50%,這就意味著燃料的浪費。而支持物流企業構建數字化運營平臺,鼓勵發展智慧倉儲、智慧運輸,將有助于降低空駛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為此,張震宇常委進一步提出,應通過大數據實時監測交通流量、擁堵指數、延誤指數,以降低交通擁堵,減少交通擁堵帶來的經濟損失。他還建議加大網約車、共享單車、汽車租賃等共享交通模式的推廣運用,以促進交通運輸系統的節能減排。
在看到數字化優勢的同時,賴明常委還提醒大家注意數字經濟自身的能耗。“數字經濟建立在電力能源基礎上,本身就是耗能大戶。”在他看來,推動數字化和綠色低碳化協同發展,重點在于加強數據中心、通信基站的綠色低碳發展,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建設“東數西算”工程,通過數據中心余熱回收、跨領域跨行業梯級應用等方式,提升能源的高效清潔利用水平。(本報見習記者 張園)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