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議政瞬間 委員聊遼

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為走向海洋經濟強市“清障”

——廣東省汕尾市政協委員與市長面對面協商打造“海上汕尾”

2022年07月14日 11:31  |  作者:林儀 揭春雁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汕尾7月14日電 (記者 林儀 揭春雁 通訊員 林勉勉 吳曉彬) 位于粵東的汕尾市擁有455公里的海岸線,水產漁業資源種類多,風熱能資源豐富……是名副其實的海洋資源大市。但從海洋資源大市到海洋經濟強市的路上,汕尾仍需要破除人才、平臺、產業的瓶頸。6月30日,汕尾市舉行政協委員(汕商)·市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汕尾市市長逯峰參加座談會,并與政協委員、汕商代表就發展海洋經濟、打造“海上汕尾”進行深度探討。

發展海洋經濟,人才是第一資源。

“汕尾雖然是漁業大市,但從事漁業相關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數量偏少、學歷職稱普遍較低,漁業科技人才更是極度匱乏。”來自汕尾市農業科學院的梁曦委員建議,充分發揮汕尾市“紅海揚帆人才計劃”的政策優勢,引進一批漁業相關的專業技術人才與高層次科技人才。

“人才引進時間成本較高。”市政協委員、汕尾職業技術學院水產養育與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黃獻培建議,加強海洋科學人才隊伍建設,培育一批具有汕尾烙印的汕尾海洋人才;發揮好大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聚集效應,建立和完善海洋人才國際合作機制,培養一批具備國際視野的復合型科技人才。

不僅要打造海洋創新人才隊伍,也要培養管理運營人才。市政協委員、廣東新供銷天業冷鏈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長青建議,加強對高層管理人員冷鏈物流、流通加工、產業數字化等領域知識的培訓和能力提升,注重管理者知識經驗的積累,形成和培養凝聚力、向心力。

會上,委員們呼吁,打破制度壁壘求突破,釋放海洋科技創新活力。

從事科技工作的陳耀芳委員認為,要加強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圍繞產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問題,開展技術聯合攻關,突破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創造知識產權重要標準,保障知識產權共享。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速科技成果商業化運用,實現科技成果快速產業化,提升創新聯盟整體競爭力。

“‘智慧海洋’是信息與科技融合的海洋智能化技術革命,將為海洋經濟強市提供有力支撐。”市政協委員、汕尾市安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余遠彬說,一方面,要完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立一體化智慧海洋綜合管理平臺,打造海洋資源一張圖管理系統;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海洋業務“一網通辦”能力,實現海洋領域政府治理精準化、政務服務現代化,并定期開展海洋經濟運行監測工作。

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海洋工程裝備業和海洋電力能源產業是汕尾市海洋經濟主要產業,但汕尾在海洋產業集聚發展上還存在產業結構優勢不明顯、產業集聚水平有待提高、海洋經濟創新驅動支撐有待提高的問題。

汕尾市智博海洋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湘游認為,要推動汕尾市海洋漁業向園區化、集群化、高端化轉變,推動海上、海中、海床等不同海洋空間的利用,同時打造由近岸帶淺海和深海發展的創新產業。

汕尾明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冠龍提出,要堅定實施海上風電資源開發帶動本地裝備產業發展,以形成產業集群為目的,避免產業“碎片化”和重復建設,推進“強鏈行動”。同時,政府成立專項工作組,做好全市海洋經濟產業的整體規劃,包括土地、碼頭的使用和建設;做好相關配套政策制定及實施;做好精準的一對一招商和產業鏈集群構建。

“政協委員、汕商代表們飽含著對家鄉的深情厚誼,經過深入細致的調研,從產業發展到水產品檢測等不同角度,多層次提出了具有針對性、前瞻性的意見建議,為汕尾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有益參考。”逯峰認真聽取了委員們的建議,強調要壓緊壓實責任,積極吸納政協委員意見建議,全力推動更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市政協主席李耿堅希望政協委員、汕商代表們充分利用自身資源,主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宣傳解讀,促使廣大群眾更加了解黨委政府發展思路,堅定振興發展的信心決心,努力匯聚起譜寫新時代汕尾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的強大合力。

編輯:羅文

關鍵詞:海洋 產業 經濟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激情国产区 |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频 | 日本黄线在线视频免费看 | 亚洲成年网在线观看黄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制服丝袜国产一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