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北京
【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海淀 | “為家門口的事建言獻策”,這個委員工作站暖心!
人民政協網北京7月15日電(記者 張佳琪 李京 馬嘉悅 賈寧)7月15日上午,“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北京市海淀區石油共生大院政協委員工作站。海淀區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調查院副院長白潔,海淀區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施光海作為工作站代表,介紹履職相關情況。
海淀區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調查院副院長白潔發言。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 賈寧 攝
白潔委員長期關注五道口附近共享單車亂象的治理問題。通過委員建言,在多方努力下,五道口地區停車難問題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在她看來,委員工作站是一個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方便委員直接參與基層協商和社會治理的創新平臺。
海淀區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施光海發言。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 賈寧 攝
施光海委員積極建言,為京張遺址公園五道口站建設助力。從廢棄鐵路到公園建成,僅用了三年多的時間,獨具特色的遺址公園為學院路留下了一段不可或缺的歷史記憶。他認為,成立政協委員工作站,“方便了委員為家門口的事建言獻策。”
學院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黨群工作辦公室主任梁麗容發言。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 賈寧 攝
學院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黨群工作辦公室主任梁麗容介紹,目前,學院路街道與東升鎮整個片區共有政協委員39人。按照海淀區政協的部署,2020年7月完成了政協委員工作站建設,圍繞“補短板、強基礎、抓創新、重實效”目標任務,通過工作站為委員搭建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新平臺。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