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開放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必須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開放既是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又是實現創新、協調、綠色、共享發展的關鍵保障。以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促轉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古往今來,人類從閉塞走向開放、從隔絕走向融合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回望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實現了我國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中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里程碑,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歷史新階段。中國積極踐行自由貿易理念,全面履行入世承諾,大幅開放市場,實現更廣互利共贏,不僅發展了自己,而且造福了世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對外開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歷史充分證明,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歷史大勢浩浩蕩蕩,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必須敢于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過去40多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新形勢下,我們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其一,高水平開放有利于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要求創新成為第一動力,符合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實踐要求。根據現代經濟理論,經濟長期增長的路徑主要有兩條。一是通過資本、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數量的增長推動經濟增長;二是通過優化生產要素組合方式,提升其質量和效率,即通過創新和技術進步來推動經濟增長。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通過體制機制改革,解放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但近年來,支撐要素數量擴張的約束條件增多,我國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走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高水平開放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條件。一方面,從某種程度上開放本身就意味著技術進步。對外開放和自由貿易可使一國在生產要素數量和生產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通過專業化分工和合理交換,實現自身和貿易伙伴的發展“雙贏”。我國通過與伙伴國的專業化分工與貿易合作,實現不依賴要素擴張的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創新與技術進步只有在開放條件下才能真正實現。中國現階段面臨著部分領域科技水平不高、關鍵核心技術不強等問題,需要通過自主創新攻克“卡脖子”技術、掌握更多核心技術,但這絕不意味著閉門造車。技術創新如果在封閉條件下進行,成果往往也只是在封閉小環境中的領先,難以實現開放大環境中的領先。因此,我國必須以開放的心態,加強創新領域的國際合作。還要看到,開放帶來的競爭效應將更大程度地激發企業創新動力。高水平開放使我國企業在各行業各領域與全球最優秀的企業展開激烈競爭,這是企業持續投入研發的重要動力。
其二,高水平開放有利于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要求協調成為內生特點,主要著眼于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仍存在于區域之間、產業之間、城鄉之間。要實現協調發展離不開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一是要實現平衡、協調的區域開放發展。不同地區的地理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各地應該因地制宜、揚長補短,尋找適合本地區高水平開放的路徑。二是要實現更平衡、更充分的產業開放發展。目前,我國各產業的開放進度存在差異。實踐證明,越是開放的產業越有國際競爭力。在新的階段,逐步推進產業高水平開放是實現產業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和現實路徑。三是要以深化改革開放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其三,高水平開放有利于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要求綠色成為普遍形態,有利于滿足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些國家在經濟起步階段不可避免地面臨經濟增長與良好環境之間的權衡取舍。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但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仍任重道遠。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背景下,我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擔當著重要角色。作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我國在很大程度上承接了全球消費品的加工生產。可以看到,高水平開放與實現綠色發展息息相關。一是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傳統外貿轉型升級。通過調整出口退稅等外貿政策,逐步降低“兩高一資”產品的貿易比重,提升新能源、光伏組件和風電設備等高附加值綠色產品貿易份額。二是要著力提高引進外資的質量。通過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的調整、環境標準的逐步提高等,重點引進節能環保、高新技術等領域的外商投資,進一步帶動和促進國內綠色發展。三是要積極參與并引領綠色低碳等領域的國際規則制定,為全球綠色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其四,高水平開放有利于共享發展。高質量發展要求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新發展階段的對外開放必須是高水平的。一方面,在開放發展中構建我國科學、技術、人才、創新等內生性發展的體制機制、生態系統和跨境網絡,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另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僅對商品消費提出了新要求,更對醫療、保險等服務消費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進口商品關稅不斷下降、跨境服務準入逐步放開等,人們能以更低價格享受更為豐富的產品和服務,共享發展使全體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高。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沈銘輝)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開放 發展 實現 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