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一題到底”的政協擔當
云南省曲靖市政協高效履職助推高質量跨越發展記事
本報記者 呂金平 通訊員 李茜茜 楊云光 陶琴
“被采納了!我們的提案在文件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月10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發布《關于支持曲靖市建設云南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見》,從發展目標、工作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確提出支持曲靖市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云南副中心城市,為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這份《意見》背后凝結著曲靖市政協的智慧和心血。自省委、省政府曲靖現場辦公會召開,為曲靖劃定“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設目標以來,如何助推曲靖成為名副其實的“云南副中心城市”,就成為市政協履職錨定的靶心。
在今年省兩會期間,曲靖市政協主席朱黨柱聯合6名省政協委員向大會提交了《關于支持曲靖加快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設的提案》,從強化政策支持、要素保障、推進重點行業領域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務實的建議。這件提案得到了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的高度重視,充分吸納落實,力促政協建言從紙上落到地上。
近年來,曲靖市政協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將“助推高質量發展 改善民生福祉”貫穿到調研、視察、座談、監督等履職活動中,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以“一題到底”的擔當作為,久久為功、高質量建言,將政協的職能優勢轉化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成果體現。
政協“好聲音” 凝聚發展大合力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作為全省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經濟體,曲靖在全省的發展大局中歷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2006年提出“打造現代工業強市,建設‘麒沾馬’大城市”,到2015年啟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2016年沾益、馬龍相繼實現撤縣設區,再到如今全面開啟“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設……曲靖一直在奮力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道路上奮勇爭先、砥礪前行。
但須直面的是,全市先進制造業大項目和高新技術項目少,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和裝備制造業發展不快,吸引外商投資的能力不強,全市國土空間規劃保障不到位、質量不高等困難和問題,仍橫亙在曲靖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道路上。
市政協急黨政之所急,想黨政之所想,主動聚焦協商主業主責,不斷創新協商形式,健全完善協商機制,積極搭建協商平臺,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痛點、堵點問題列為協商主題,積極建言支招——2019年,將“改善營商環境,提升珠江源大城市競爭力”列入年度協商計劃;2020年,圍繞“加快珠江源大城市建設,推動曲靖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主題開展議政建言;2021年,聚焦“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曲靖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政協智慧。
“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是動能之源。沒有現代產業體系的強勁支撐,穩增長、謀跨越就是一句空話,高質量發展更無從談起。對于曲靖而言,過去的優勢在工業,未來的出路還是工業。”就在不久前,市政協召開六屆三次常委會會議,組織委員、專家學者與職能部門齊聚一堂,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曲靖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啟“頭腦風暴”,尋找實現傳統產業存量優化與新興產業增量崛起并舉,實現產業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的“最佳答案”。
此前,市政協已通過實地調研、座談交流、問卷調查、函調等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市10個縣(市、區)進行了深入調研,進一步分析優勢條件、直面短板弱項、研判機遇挑戰。
調研顯示,現階段的曲靖工業基礎好、門類齊全,且農業后勁足,人力資源豐富,綠色硅、綠色鋁產業發展走在全省前列,新能源電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問題也不少:例如產業鏈條短,橫向、縱向延伸不充分,上下游產業鏈配套項目尚未形成閉環發展;科研投入少,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缺乏,人才引進難度大等等。
對此,委員們從強化要素保障、推進全產業鏈發展、改善營商環境、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形成各企業協同、全鏈條推進的創新局面;進一步落實政策措施,推動各項改革發展政策以最快速度宣傳到位、落實到位,制定惠企政策清單,精準推送到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以商招商,建立“區、塊、鏈”招商機制,利用產業鏈中企業的客商信息資源,引進上下游企業入駐等建議。
與會的市科技局、市發改委等職能部門負責人紛紛作出積極回應。
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辦。曲靖市委、市政府對市政協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多次對市政協視察、調研報告進行批示,并給予“建議務實可行”“質量高”等評價。
與此同時,市政協還組織住曲省政協委員抓住參加省兩會等平臺契機,以委員提案、大會發言、界別協商發言等方式為事關曲靖發展大計、涉及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頻頻發聲,為曲靖爭取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唱好“協商戲” 發揮基層治理“政能量”
“這幾年,通過政協‘協商在基層’平臺,我們普通群眾真正參與到了社區事務的決策中,感覺自己真正成為社區的主人,政協這個協商平臺真是搭到我們老百姓的心坎上了?!苯衲?月25日,剛參加完曲靖市富源縣政協組織開展的中安街道海坪社區產業發展“協商在基層”協商議事活動的社區群眾王外華對政協“協商在基層”平臺豎起了大拇指。
得到群眾點贊肯定的背后是市政協著力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大力推進政協協商同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同基層社會治理有機結合,深入開展“協商在基層”工作的探索實踐。2020年至今,全市共建成各級協商議事場所630余個,累計開展協商議事活動850余場,有效將人民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今年是六屆市政協的開局之年,市政協黨組高度重視“協商在基層”工作的創新探索,提出各縣(市、區)政協要大力推行典型引路法,以現場會、觀摩會、推進會,推動“協商在基層”工作標準化、規范化。市政協各專委會通過開展“一委一品”,指導打造示范點和精品案例,并積極探索推動在界別、行業協會、商會和企事業單位建立協商議事室或委員工作室。
近兩個月來,在市、縣政協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各鄉鎮(街道)政協工作室開展了一場場“接地氣”的協商會,一件件解民憂的實事好事,呈現出工作有行動、見成效,有思路、見結果的良好局面。
麒麟區政協聚焦云華商城、翠園兩個無物業老舊小區,就引進物業進行規范管理開展協商,讓兩個老舊小區實現了規范化物業管理有保障;古敢鄉山背后自然村與貴州省興義市烏沙鎮大槽子自然村接壤,古敢鄉政協工作室及時召開“協商在基層”議事會議,筑牢兩地村民健康防線……
朱黨柱表示,置身偉大時代,投身偉大征程,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全體委員要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緊緊圍繞“國之大者”“市之大事”,飽含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不斷開創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新局面。
編輯:朱建華
關鍵詞:政協 發展 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