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智能+,推進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掃描2022世界先進制造業大會
人民政協網濟南9月7日電(記者 張文敬 雷蕾)8月31日至9月2日,2022世界先進制造業大會在濟南舉行。這是繼去年之后,工信部與山東省政府再度聯袂舉辦的又一次高規格會議,主要聚焦高端裝備、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化工等方向共話發展,共謀未來。
本次大會主題為“新格局 新動能 新生態”, 圍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以對話交流促進共商,以開放包容推動共享,以務實合作實現共贏,暢所欲言、建言獻策,對先進制造業發展路徑形成廣泛共識:聚焦制造業優化升級、數字經濟引領、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三大重點,培育創新驅動、項目帶動、政策促動三大動能,推動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率先發展、引領發展。
大會主論壇發布了“先進制造業‘揭榜掛帥’十大重大產業技術需求”“先進制造業十大領航項目”“先進制造業十大趨勢”。大會同期還發布了“沿黃九省(區)先進制造業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聯合倡議”及 “世界先進制造業大會濟南宣言”。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部分省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負責同志、部分行業和企業代表參加大會和相關活動。
來自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等國知名專家和科研機構代表,部分世界500強外資企業高層代表出席活動并開展交流探討。
核心領域要提高自主可控能力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先進制造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陣地,是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6.98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地位。
在這個由多個產業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構成的龐大生態圈中,軟件、新材料等基礎性產業的發展狀況、自主程度如何,對制造業做大、做強、做優的進程有著直接影響。9月1日,大會召開期間,軟件賦能制造業創新發展、“新材料?新制造”融合發展等高峰論壇接連上演,業界知名專家、行業頭部企業、產業主管部門等展開深度交流探討,集聚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力量。
“國產工業軟件市場占比偏低,加強工業軟件核心技術攻關是當務之急。但也要看到,中國有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有助于形成自己的工業軟件體系。”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發展工業軟件既要學習發達國家既有工業軟件,又不能走簡單地跟隨仿制路線;要提升傳統工業軟件,使其更加適合智能制造需求。“這個過程要加大人才培養尤其是高端勞動力人才培養。”倪光南提到,80%的德國人通過職業教育走向工廠,得益于這種大規模系統化的職業教育,德國得以在智能制造時代成為一個標準“輸出者”,國內要借鑒這種人才培養方式,通過國家政策引導,強化全社會對包括工業軟件等在內的高端技術人才的認同。
中興通訊在提供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方面已開展了多年實踐,中興通訊行業應用市場總監曹立鑫的感受是,從過去為點狀場景提供解決方案到如今打造數字產線,數字化轉型已到達拐點,工業軟件的國產化狀況將直接影響系統方案的可行性。
“有的方案技術上可行,但因為存在壟斷,從風險的角度考慮,商業上其實就不可行。國產軟件的自強之路不妨參考華天科技的做法,走一種先從解決局部特定需求出發去強化合作的道路,再就是用好當下這個很好的換道超車的機遇,通過打破原有圈子來實現國產工業軟件突圍。”曹立鑫說。
山東有四家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并持續以工業互聯網建設應用強化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變革。工業互聯網的下沉,一方面催動著工業軟件迭代升級,另一方面也讓工業軟件國產化變得更加急迫。論壇上一份數據顯示,管理經營類工業軟件國產化率大約70%,生產控制類大約50%,而更核心的研發設計類則只有5%,且越是高端企業,國產軟件的使用率反而越低。
“不同類別的工業軟件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只有推動生態協同發展,提升整體工業軟件競爭力,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工業軟件的作用。”浪潮工業互聯網副總經理宋志剛建議可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聚焦共性技術,以工業場景為拉動,以工業App為突破去帶動國產工業軟件發展。
論壇上,由工業軟件頭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及國內知名咨詢機構共同組成的山東省工業軟件聯盟成立,將面向全國匯聚“政產學研金服用”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優勢,破解關鍵軟件“卡脖子”難題。“我們將支持山東聯通參與工業軟件聯盟工作,進一步強化工業智能實踐,賦能山東制造業更好更快地發展。”聯通數科首席Ai科學家廉士國表示。
如果說工業軟件是制造之“魂”,那么新材料則常被看作先進制造業的底盤和基石——無論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新材料支撐。對這一極具價值的“新藍海”,山東近年來高頻部署、高位推動,2021年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大關,今年上半年重點調度的137家新材料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051億元,同比增長23.1%。
“新材料作為重資產產業,有周期長、門檻高,品種多且分散的特點;做好一個材料、應用好一個材料,都往往需要十年甚至幾十年磨一劍。”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宋錫濱提到,近十年來中國技術創新對于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很顯著,而當中關鍵的一點是搭建新材料產業生態圈,從而打通了從一開始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最終的產品環節;而具體到企業,國瓷的實踐經驗是,一方面要學習好成功者總結出的共同內容,另一方面則是形成自己的技術研發體系,將技術邏輯和管理邏輯兩條線串起來,這樣才能實現可以持續的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
制造業要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作為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3場綜合性會議活動、7場平行論壇在3天時間內緊鑼密鼓相繼舉行,通過高峰論壇、高端對話、展覽展示等多種形式,促進制造業技術、人才、資金、項目的對接交流。
“我國已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制造大國。但也要認識到,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不優、產業基礎不牢、產品質量問題突出、資源環境挑戰嚴峻、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周濟表示,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的深度融合,企業要同時強化這兩方面技術創新。”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高峰論壇上,權威專家與領航企業代表圍繞探索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路徑展開深入交流。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看來,數字化轉型要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作為世界三大數控沖壓裝備制造商之一,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型沖壓成形裝備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近年來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35%。“一方面加大研發投入,瞄準國際前沿技術和市場需求,專注關鍵技術研發與高端產品研制。另一方面深入‘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發揮國家級產業鏈鏈主作用,通過與產業鏈條上各單位之間的協同合作,將機床關鍵零部件從原材料生產、加工到應用的產業鏈打通,構建起機床產業上下游有效協同的新機制、新體制、新體系。”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世順說。如今,憑借過硬的技術、產品質量和優質服務,濟南二機床實現了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的突破。
“先進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也就是要將新一代互聯網、信息通信、人工智能、金融等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對制造業轉型的方向,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副會長、智能制造萬里行理事長張彥國認為,目前工業界對如何轉型的認識和判斷已經逐漸清晰,企業不要猶豫不決,應積極走智能化之路。
在先進制造業國際人才交流合作高峰論壇上,如何加大制造業人才培養力度特別是國際人才的引育,成為交流討論的熱點。
“優秀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財產。作為世界科技百強公司之一,海克斯康一直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據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術(青島)有限公司智研院執行院長隋占疆介紹,海克斯康目前在國內與70多所高校建立長期合作,為企業發展不斷提供人才。“吸引高質量的產業鏈上下游成員落戶,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對人才的大規模會聚會有顯著的帶動作用。”
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各方聚焦國內外制造業與服務業雙向合作與交流,就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展開對話。
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數字賦能是關鍵。大會現場發布的“濟南宣言”,號召堅持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革命性重塑,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廣泛深度融合,持續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加強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實現標準互認、數據互通、成果共享。
當前,作為制造業大省的山東正全力推進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聚力塑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智能系統與機器人技術研究中心項目、磁懸浮技術裝備節能改造項目、高端精密軸產業園項目……創新性強、科技含量高的項目,是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牽引和支撐,本次大會共征集77個簽約項目,合作總金額668.23億元,覆蓋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材料、海洋裝備、紡織服裝等多個“十強”產業領域,16個項目在主論壇簽約。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制造業 工業 軟件 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