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佛山市政協重點提案辦理助推韌性城市建設
如何治愈“大城市的脆弱病”
人民政協網12月2日電 (記者 林儀 通訊員 劉宇寧) 從2003年非典疫情到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再到新冠肺炎疫情,每一次突發公共事件都會激起社會各界對城市風險防控和承載力的反思。佛山作為一座人口和經濟規模都不斷增大的城市,如何以城市韌性抵抗危機,擺脫“大城市的脆弱”,無疑是一個緊迫的命題。
在今年的佛山市政協全會上,譚偉亮等市政協委員聯合提交了《關于佛山市打造“韌性城市”的建議》的提案。提案以問題為導向,指出建設韌性城市是城市發展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的體現,佛山韌性城市建設還存在缺乏強有力統籌協作機制,響應能力較弱;城市運行系統日趨復雜,致災因素較多;市級統籌力量較弱,基礎設施欠賬較多,基層管理有待加強;社會成員防災抗險意識較薄弱,宣傳培訓力度和針對性有待加強等問題。
譚偉亮特別提到,目前佛山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欠賬比較多,部分建成的消防站點建筑面積不達標,一些區只在城區布局了消防站,而鎮街基本處于“空白狀態”。此外,應急避難場所不能浮于形式,要完善應急用水、用電以及廁所、無障礙通道等設施,確保緊急時刻用得上。
“佛山是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遇到大范圍、持續性災害時,也要考慮如何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增強民營經濟韌性。”譚偉亮建議,強化保險在風險防范、損失補償、恢復重建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更好地為民營經濟保駕護航。
市政協委員游斌則認為,佛山在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韌性城市上還需要持續下功夫,要提升基層社區管理能力,建立社區管理微信群,實行網格化管理。加強城市主干道低洼路段和涵洞的排水能力建設,避免雨天出現嚴重內澇等現象。
8月19日,市長白濤就市政協重點提案“關于佛山市打造韌性城市的建議”的辦理工作開展調研。市政協主席李政華同步開展督辦工作。
調研組實地考察了佛山市應急廣播指揮中心、城市安全運行監測中心,深入了解應急廣播在防災減災救災等領域的運用情況,以及佛山在燃氣、交通、企業、林火等領域風險監測情況。座談會上,市政協委員圍繞佛山市打造韌性城市工作提出意見建議,市應急管理局匯報提案辦理情況。
白濤表示,要站在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切實把韌性城市建設要求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之中,打造全天候、現代化、系統性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突出規劃引領和頂層設計,創新城市規劃設計,建立常態化的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完善城市防災空間格局,積極拓展城市空間韌性。抓好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加強海綿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生命線工程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城市工程韌性。加強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提高風險研判和預警能力,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高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韌性。構建全民防災抗險體系,提升社會力量參與度,完善社會救助和風險分擔機制,提高社會動員和秩序保障能力,著力培育城市社會韌性。
李政華提出,應創新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普及安全知識,進一步提升全民安全素質,助推安全韌性城市建設。加快建立完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系統,線上線下協同發力打造全科網格,不斷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佛山特色、時代特點的市域社會治理路子。
編輯: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