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廣東
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一張清單”做到底,提案提辦更給力
一方面,提案辦理單位認為部分委員提案質量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委員認為自己“被滿意”,提辦雙方都有意見。這是過去困擾政協提案工作的大難題。
看到難點,找準突破口。深圳市政協開創清單式提案工作法,讓提案工作“一張清單”做到底,搬開提案工作“絆腳石”,提案工作大大提質增效。
11月30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人民政協報社指導,人民政協網主辦,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的“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深圳市政協,就深圳提案工作創新實踐開展專題采訪。
“‘一張清單’做到底,看似簡單,但這并非一蹴而就。”深圳市政協一級巡視員余立功介紹說,從2017年開始,深圳市政協就探索對提案工作實現清單管理,由最初的編制“提案辦理結果清單”,拓展為目前全流程的清單式提案工作機制,核心理念是“一張清單”將“清單”理念貫穿于整個提案工作。深圳市政協的探索獲得了全國政協的高度肯定,并將編制提案工作清單的做法,寫入全國政協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提高提案質量的意見》。
深圳市政協一級巡視員余立功 李純 攝
2020年12月,《深圳市政協清單式提案工作標準》正式實施,標志著深圳市政協編制提案工作清單又上新臺階,提案工作的“深圳標準”已經形成。這是國內首個政協提案工作地方標準,為人民政協制度機制創新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余立功表示,“一張清單”貫穿于提案提出、審查、交辦、辦理、督辦、答復、公開、考核等各環節。通過建立提案工作清單機制,實現了評價考核從“定性”向“定量”轉變,提案辦理從“虛功”向“務實”轉變,提、辦雙方從“兩張皮”向“一體發力”轉變,提案工作從“相對封閉”向“更加開放”轉變,提案委從“大包大攬”向“突出重點”轉變。
一位市政協委員表示,與之前相比,現在最直觀的感受是提案薄了、短了,但實際內容并沒有減少。與此同時,辦理單位的回應也快了,提案的推進特別順暢。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2016年,每件提案平均2206字,提案復文平均5411字,2021年,每件提案分別下降到1505字和3112字,比2016年分別下降了31.78個百分點和42.49個百分點;2017-2021年,平均每件提案促成落實的工作事項,從1.6項提高到9.61項,提案工作質量有了較大提升。
市政協提案委負責人表示,《清單式提案工作標準》帶來的不僅僅是文風的轉變,還在于減少了提案人和辦理單位的溝通成本,在一張清單的推動下,提、辦雙方由各自為政轉變為一體發力,推動了提案辦理質量、效率雙提升。深圳各區政協的反饋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多個區政協認為,通過實施《標準》、借力系統,有效解決了基層工作人員不足的問題,是落實“向機制要編制”要求的生動實踐。比如,龍崗區政協對提案開展“清單式審查”,審查過程簡單,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對216件提案的初審、復審和終審,效率大幅提高。光明區各提案辦理單位僅用時20天即完成全部提案認領簽收,較往年縮短近30%。
目前,《深圳市政協清單式提案工作標準》已在深圳全市政協系統推廣,也在全國得到廣泛推廣,陜西、寧夏、廣西、甘肅等多個省在全省實施提案工作清單做法。
“深圳提案工作的創新還有許多,為此我們還編撰了《跬步集——深圳政協提案工作創新案例》,選登了“‘雙向評價’無需攻關也避免‘私了’”“網選‘提得對、辦得好’提案建議”等82個創新案例。與此同時,深圳市政協提案工作也還在不斷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提案工作才會越做越好越有成效!”余立功說。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