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我的履職故事
讓衛星遙感服務全社會
王權: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主任,首屆國家特邀自然資源監察專員,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衛星應用分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作者:王權
“這濕地明顯變好了哈!”一個在北京工作多年的江西萍鄉人,正從我的手機端觀看江西萍鄉萍水湖濕地公園的變化……
“開工量在眼底,這個不錯,我們心里有數了。”西部某省發展改革委的一位工作人員,在我們的公眾號上看到了各地開工進度……
江西鄱陽決口衛星遙感監測、西藏林芝森林火災衛星遙感監測、東航MU5735航班事故應急監測……大家之所以能看到遙感提供的種種有用信息,都是因為我們建設的自然資源衛星遙感云服務平臺。
如何發揮在本職工作的帶頭作用、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和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
在履職過程中,我力求將政協委員履職與本職工作有機結合,將單位技術優勢應用于政協委員履職,同步推進、協同推進、持續推進兩個方面的工作。我針對衛星遙感數據共享的行業難題和國家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以及重大戰略實施效果評估等議政重點,充分利用陸地衛星遙感地表覆蓋變化信息獲取的空間全面性和時間系統性的優勢,組織我所在的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為政府部門、行業單位和社會公眾等用戶,分類提供多平臺、多時相、多尺度、多層次、多維度的一站式遙感數據、信息、服務。我們旨在充分發揮公益服務優勢,降低用戶生產、研發、管理及使用成本和對軟硬件設備的依賴,支撐利用衛星遙感開展地表覆蓋/土地利用變化監測以及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等管理工作。
目前,自然資源衛星遙感云服務平臺以中英文雙語為全球全社會在線提供我國陸地衛星遙感信息服務,面向全球全行業授權用戶在線提供我國陸地衛星遙感數據服務,數據已服務國內自然資源全行業和國外95個國家、地區和行業的公共管理,完全實現了我國陸地衛星資源在線共享的目標,同時也讓我國陸地衛星遙感標準和技術走出國門。
隨著政協履職工作的深入,針對委員們提出“開展工作存在背景資料時空上的全面性和系統性薄弱”的問題,在向國內全行業和國外授權單位在線共享衛星遙感影像的同時,我組織本單位技術力量,以國家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以及重大戰略實施效果和森林火災、洪災等突發公共事件為監測對象,定期監測、及時監測,形成報告并及時報送或發布。
對如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綠色能源發展和適宜性評價,以及鋼鐵、煤炭和船舶去產能政策實施效果,納入所在單位日常業務并進行季度性監測,以季度報告的方式報送國家發改委,服務科學決策;對如東航MU5735航班事故、長江沿線干旱等突發公共事件,形成監測、發布和服務機制,通過網站和公眾號及時、客觀地對全社會服務,主動發聲回應社會關切。從2019年開始,在線提供全國土建項目季度開工情況監測和態勢分析服務;2020年,提供了湖北省和全國開發區復工復產監測報告,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可再生能源發展監測監管的提案》;2022年上半年,向自然資源部提交了《2022年度全國冬小麥種植衛星遙感監測報告》和《中國黑土地土壤有機質及質地參量高光譜反演工作報告》。
在認真履職的同時,我也清晰地認識到,國家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政協凝聚共識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建言資政的使命和責任越來越重要,對委員的工作要求也越來越高,我要知責于心、擔責于肩、履責于行,努力做一個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政協委員。
編輯: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