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制造業當家”的信心
——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建言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人民政協網12月7日電 (記者 林儀 揭春雁)制造業是廣東省立省之本。省委書記黃坤明提出,要堅持高質量發展、堅定制造業當家。當前,廣東制造業前景如何?企業家發展信心如何?12月5日,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圍繞“堅定投資信心,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題,粵商企業家代表與省政府領導、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深入協商交流,共商發展良策、凝聚發展共識。
此前,省政協組織了專題調研組開展實地調研。其間,調研組走訪了50余家企業,召開20余場座談會,并向3596位制造業企業家開展網絡問卷調查。
調研組認為,面對世紀疫情深遠影響,國際環境不確定性日益增加、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等壓力,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仍面臨制造業投資占比下降過快、制造業競爭力有所下降、區域發展不平衡進一步凸顯等突出問題和挑戰。
問卷調查顯示,投資信心堅定的企業占比僅為51.52%。發達國家和后發國家/地區的“兩端擠壓”以及省內部分地區投資環境不佳也影響了企業投資信心。
“在國內外環境存在眾多不確定性的形勢下,抓技改、抓增資擴產,是擴大制造業有效投資的最快、最有力、最有效方式。”省政協經濟委主任梁維東的觀點與參會的粵商們的建議不謀而合。
廣東創興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楚慧在七年前就感受到發展的壓力,后通過數字化轉型,工廠土地使用率提升80%,產值提升100%,利潤提升160%。“我的經驗告訴大家,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路是可行的,建議政府部門制定更多的政策去幫助更多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為他們提供資金擔保或資金貸款,減少因數字化轉型升級帶來的資金壓力、回本壓力。”
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振致力于科學儀器產業的發展。他認為,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讓更多中小企業承擔核心技術攻堅這件“大事”,建議廣東省遴選出一批已取得核心技術突破的中小企業予以重點持續定向扶持,讓他們在承擔更多戰略性任務中不斷發展壯大。
粵商代表們紛紛表示,在苦練內功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同時,期待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市場低谷期繼續完成既定產業布局和產能建設。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尤其是行政審批精簡且規范受到企業家的稱贊。恒力石化(惠州)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琪認為,工業項目審批具有特殊性、復雜性,可以有針對性的量化工業項目行政審批細則,設立“底線”,制定應對特殊情況、重大項目的快速審批措施,明確審批“綠色通道”的上限,進一步提高重大項目申報事項審批效率。
省政協調研報告也指出,要素成本高、約束緊是打造投資生態高地的主要障礙,建議全面梳理全省制造業要素成本,采取“市場+行政”方式切實降低要素成本,重塑要素成本相對優勢,并創新突破,打造要素資源供給效率全國最高領先地。
會上,省長王偉中邊聽邊記,并不時與粵商互動。他強調,要大力推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做強做優支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培育未來產業,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還要建立資源要素配置新機制,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打造支撐制造業當家的一流營商環境。
信心來自市場,信心就是市場。問卷調查顯示,對投資信心不足的企業,81.53%的受訪企業表示缺少訂單。其中,疫情導致的供應鏈斷裂更是讓企業家們擔憂不已。隨著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的落地,這一現象將會得到改善。
對于不少粵商提出的因疫情防控造成的人員往來困難、供應鏈斷裂等問題,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表示,企業家可以把相關問題及時反映到省工信廳的數據平臺上,以便有關部門及時跟進解決。
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偉建議,繼續開放產業應用場景,在智能交通等數字經濟優勢領域,建設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重點示范項目,打造具有高度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惠州市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段擁政也期待廣東能在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落地有重大突破。
省發改委主任艾學峰、省商務廳廳長張勁松,就增強民營科技企業能力,推動制造業招商引資等問題作了積極回應。
“希望廣大粵商樹立必勝信念、增強投資信心,主動作為、搶抓機遇,積極投身制造強省建設,在促進廣東高質量發展中贏得未來。”王偉中強調,省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充分吸納省政協調研組的調研成果和各位粵商代表提出的真知灼見,為推動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省政協主席王榮在主持座談會時指出,省政協將一如既往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助推全省經濟持續回穩向好貢獻智慧和力量,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編輯: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