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協商“衢”道守正創新
浙江衢州市政協基層協商履職為民記
人民政協網12月11日電 (祝曦陽 記者 鮑蔓華)“今年絲瓜總產值突破300萬元,帶動村集體增收60多萬元和農戶增收50余萬元,絲瓜絡產業鏈如何延伸和完善是眼下最需要考慮的問題。”“我可以邀請省內外農業專家為絲瓜增產出力。”12月1日,在浙江省衢州市新昌鄉,一場“民生議事堂”協商活動正火熱開展。政協委員、農業專家、村黨支部書記和村民代表圍坐在一起,協商探討該鄉絲瓜絡產業發展舉措。衢州市政協委員、新昌鄉鄉長樊向富告知,去年正是借助“民生議事堂”活動,成功促成鄉里10個村聯合成立強村公司,有力推動了強村富民。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這是衢州市政協通過建好用好“民生議事堂”平臺,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的一個縮影。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協商民主體系,健全各種制度化協商平臺,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近年來,衢州市政協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開辟“協商衢道”,擦亮“請你來協商”“民生議事堂”“協商驛站”等政協協商金名片,有力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
近日,衢州江山市和睦大橋重建工程現場進展順利,預計2023年春節可建成通車。“和睦大橋已建成40年,年久失修,影響群眾生活,這次得以順利恢復重建,離不開政協協商的助力。”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
“橋梁狹窄限制貨車通行,大型農機設備進不來出不去”“資金問題是重建大橋的最大困難。”……今年6月,在協商驛站“協商星期二”活動上,衢州江山市和睦村的村民們紛紛表達重建和睦大橋的強烈愿望和迫切需求。
了解村民訴求后,8、9月間,清湖街道民生議事堂委員履職小組立即深入村莊街頭巷尾、田間地頭開展調研,圍繞“如何開展大橋修建”“如何進行資金募捐”“如何公開后續使用款項”“如何保障施工安全”等分主題先后開展4次“民生議事堂”專題協商,廣泛收集意見建議。
10月底,江山市政協組織召開“共筑和睦騰飛橋,同心助推共富村”專題“請你來協商”活動,政協委員、村干部以及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齊聚一堂,同時視頻連線32個全國省級異地江山商會鄉賢代表等,對和睦村項目工程建設、文旅特色未來鄉村建設、和睦大橋建設三大方面開展協商,達成了重建大橋、打造美麗幸福村莊的一致意見。
衢州市搭建村(社區)、鄉、縣、市不同層級的“協商衢道”,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地開展協商活動,積極發揮政協協商履職應有的效能,助力中心工作開展,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同時,衢州市政協通過提案、媒體、141基層治理體系等,多渠道廣泛征集協商議題。“我們協商議題實施公開征集、篩選議題、線上公示‘三步工作法’,讓協商議題精準性、規范性和科學性渾然融為一體。”衢州市政協主席方健忠強調,要力求在“大課題”中找到“小切口”,從“小切口”撬動“大幸福”,發出政協民主協商好聲音。
“民意協商界界親,建言資政發功勤。初心不改來時路,凝聚篇章喝彩新。”如今在衢州的大樹底、祠堂里、農家巷、田埂邊,政協委員與政府部門代表、專家學者、鄉賢名士、基層群眾圍坐在一起共商民生事、共議發展事,儼然成了 商“衢”道中的靚麗風景線。
編輯: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