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聚焦中心 助力民生——廈門市集美區政協九屆二次會議委員熱議履職思路
“在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我們區政協勇于擔當,開展‘百名代表委員見證執行活動’和承擔牽頭重點項目建設督查相關工作,這給了我啟發。我是廈門市經貿商事調解中心負責人,希望接下來有專業能力的委員們一起參與進來,為街道招商引資、商事服務提供幫助,同時把企業糾紛、民事糾紛化解在一線,參與基層治理,為黨政分憂。”12月19日,在廈門市集美區政協九屆二次會議的分組討論現場,提到履職思路,鄭安安委員如是說。
“一年來共提出提案245件,經審查合并立案135件,其中助推現代產業發展和城市品質提升的提案共75件,緊扣產業升級、營商環境、城市管理精細化;助推民生事業提質的提案54件,聚焦教育、衛生、文體……”在區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上,亮麗的“成績單”,引發了委員們對履職思路和方向的熱議。
“去年我提交的《以評價改革為突破,持續做好我區義務教育雙減工作的后半篇文章》被評為優秀提案,這是我在走訪調研中發現,有所小學一年級就要求學生寫周記,有拔苗助長之嫌,以此為落腳點,我擴大了調研范圍,從老師、家長、學生和教育部門多方了解情況、征求意見,最終出爐了這件提案。”近10年來,撰寫社情民意信息160余篇,被全國省市政協、統戰部采用,蘇清海委員發言說,“我最大的感觸是身為政協委員要致廣大而盡精微,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深入基層、傾聽民聲,履職的舞臺就會很廣闊。”
“我們集美區有15所高校,上萬名高校教師和20萬名大學生,大量的科研成果待轉化,同時企業也很需要新技術,但這中間缺乏高效的橋梁和中轉站,需要一個技術轉化中臺,因此我帶來了《推動建設技術轉化中臺,打造產學研高地》的提案。”陸陽委員是福建省人工智能協會會長,經常跟高新企業接觸,他的履職思路是:“把個人優勢和議政建言、服務群眾更好地結合起來。”
“這一年來,我們探索政協工作新平臺、新方式和新渠道,廣搭履職平臺,為委員‘唱戲’搭好‘舞臺’。”集美區政協主席蔡冬梅說,區政協新建了委員活動中心、讀書基地、協商議事室、界別聯絡站等各類履職陣地15個,實現6個鎮街全覆蓋,僑英街道建成首個街道協商議事廳,園博社區成為全市唯一一個省市區三級政協委員聯系點,“希望委員們擴大工作半徑,用好履職新陣地,凝聚共識、更靈活機動地開展履職工作。”(郭秀萍 記者 照寧)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