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3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政在協商
大連市政協委員關注民營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把企業需求作為政策創新源泉人民政協網1月4日電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1月3日召開的大連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上,多位委員將目光聚焦于此,呼吁把企業需求作為政策創新源泉,助力中小民營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大連民營企業中,有80%以上是中小民營企業。”長期困擾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問題有哪些?市政協委員李占蘭將其歸結為創新能力不強、管理體系不完善、行業發展受限制等。她說,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鼓勵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但在執行過程中力度非常有限,效果并不明顯。
針對政府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宣傳力度不夠、知曉率不高、兌現手續繁雜,使之實際效果大打折扣的現狀,來自企業的宮麗鳳委員建議不斷完善扶持政策,強化政策支持,優先滿足品牌民營企業在土地、水、電、氣、訊等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對涉及民營市場主體的稅費優惠、項目申報、經費補貼等方面的有關政策,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協助落地落實。
目前,大連共有40家企業獲評遼寧省級“綠色工廠”示范單位,其中中小企業僅有9家,占比22.5%。“不難看出,我市中小企業綠色化轉型方面不僅起步較晚,而且發展緩慢。”楊思俠委員提出,中小企業作為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在國家“雙碳”戰略發展的背景下,更應該挖掘綠色轉型發展潛力,提高發展質量。他建議,強化全市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政策扶持,優化財政專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加快綠色化轉型。加強對中小企業綠色轉型的技術支持,逐步消除中小企業綠色轉型壁壘,實現健康穩健發展。
“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壯大,離不開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針對中小企業在信貸融資方面長期存在的困難,向敏委員建議由數字金融服務平臺公司牽頭,對政府采購類、供應鏈類及科創企業研發類等場景信息與資源進行整合,實施“模塊化”管理,并聯合金融機構建立統一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實現場景化、批量化、標準化的產品及服務模式,全力做好中小企業配套金融服務。建立跨部門數據采集和共享考評機制,確保平臺長期可持續發展。同時,建立“中小企業成長培育庫”,培養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上市企業。(呂東浩)
編輯:張佳琪